先是清華城管哥被全民熱議,然後是清華保安哥出現。看到這個新聞,我第壹反應是清華的門檻降低了?這兩個哥們壹夜暴富,去體驗生活?不知道,普通人,知道這兩個人的驚人壯舉後,會不會和我壹樣?
清華哥的保安
清華生物技術學院的頂尖科學學者名叫張小勇。因為畢業後放棄了高薪職業,回到家鄉做社區保安。當時這個小哥的身份被盜的時候,震驚了所有人。很多人不理解。好在父母努力投資,寒窗苦讀。讀完清華,他們回到小區做了壹名普通的保安。這是什麽?
很多人認為保安不需要學歷,入職要求很低,所以很多人不屑於這個職位。事實上,這壹切都來自於這個世界自以為是的錯誤觀念,認為高學歷就等於高工資。
大家都醉了,我壹個人醒來。
清華、北大是每個學生的夢想,但進入大學後的職業規劃需要自己決定。壹項保安工作引起了全民熱議。最根本的是,他畢業於清華,壹個普通人眼中的殿堂級學校。他完成了很多人沒有實現的夢想,然後很多人出來幫他做職業規劃,這是來自於人們對他最自以為是的好。
張小勇在接受采訪時說:“進入清華大學是我的夢想,努力學習是我父母的希望。“畢業後回老家做小區保安,是他的人生規劃。他不會後悔的。也有人質疑張小勇是在作秀,利用熱議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然後自己就成了各大企業都知道的高材生,從而選擇了高薪。
但事實是,張小勇在工作中的表現並不是得過且過。他每天都致力於工作。業主遇到困難和問題都會及時解決,同事們也對他評價很高。可見他真正進入保安行業是出於內心的選擇,現在已經升任某市場物業管理部主任。
張小勇也明確表示,壹旦他畢業,他經過深思熟慮後選擇回來當壹名社區保安。因為他的父母就住在這個小區,他在這份工作中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父母,他的事業經過自己的努力也變得不壹樣了。這比很多人以工作忙為借口,幾年不回家看父母更有價值。
大學四年,他遇到了沈迷於金錢的人。畢業後,他帶著壹顆單純的心回到了家庭。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真的做到了事業和家庭兩不誤。俗話說,眾人皆飲,天下皆醉,唯有我壹人醒。他非常清醒,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麽。永遠不會發生在壹個想養又不在身邊的孩子身上。
為什麽清華的保安和清華的城管格外受關註?它們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象?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保安、城管等普通職業幾乎不會引起太多關註,但為什麽加上清華、北大等字眼,反差會這麽大?其實這是當今社會的壹種病態思想,叫做名校情結。這種思想的引導,對名校的宣傳功不可沒。
當然,並不是說名校出身不好,名校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尤其是在高考選拔和就業市場方面,名校畢業生相比二流院校確實有先入為主的競爭優勢。但學歷大多只是職場敲門磚,保質期只有三個月。入職後不僅考慮知識,還要考慮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我們不能把高學歷變成評價壹個職業或者壹個人能力的唯壹標準。
大學出身不代表要從事高薪職業,高薪也不代表體面。這樣的現象反映了國內社會壹種典型的名校崇拜心理,值得反思。
無論是北大學生選擇賣豬肉,還是清華學生選擇當保安,都與對錯無關,是個人的選擇。人們覺得做保安,賣豬肉,浪費了名校四年。看看身邊的人,都不是名校出身。那時候有很多失敗者。學校背景只代表過去的壹種身份,不需要過度解讀,罵人,調侃。
結語:和張小勇壹樣,回鄉創業的農村大學生壹直堅持著自己的選擇和使命。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對是錯,不在乎北大清華的身份,別人卻在擔心。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有的是別人強加給它的顏色,有的是自己做什麽都可以自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