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玉米價格緩慢下跌,直到9月底突然上漲,上漲勢頭還是有些猛。但進入10月後,玉米突然掉頭下跌。就在大家都在抱怨玉米行情太堪憂的時候,最近玉米再次出現上漲跡象。目前離秋糧上市越來越近。此時的反彈是否意味著玉米市場要上行了?
壹、華北玉米該不該“擡頭”?
最近華北部分廠家漲價收購玉米,但這壹次的漲幅不是全面上漲,而是混合格局。隨著秋收工作的不斷推進,截至15,全國秋糧收獲已完成66.4%,其中東北地區進度達到62.3%,黃淮地區完成68.4%。從進度來看,很明顯黃淮地區受前期強降雨影響,進度有所延遲,也使得玉米的走勢逐漸打開。
中國北方的玉米價格有上漲的跡象。壹方面,由於前期極端天氣的影響,玉米品質分化,惜售心理比較強;二是山東壹直是“看車看菜”,到車減少,部分廠家相應提價。在這裏,重要的是要註意玉米品質的分化,因為根據市場來看,雖然部分廠家提高了玉米價格,但水分高的玉米仍然處於下跌模式。這可能意味著當地玉米的品質已經開始分化。
東北玉米價格還低,但東北玉米的“產量和品質都很優秀”幾乎是* * *常識。我們之前說過,東北是玉米的主產區,所以通常是全國的價格窪地。東北玉米漲價的關鍵在於流通,所以東北玉米入關可能會成為壹個重要標誌。
但目前也有兩個好消息:
第壹,很多貿易商意識到了這壹點,紛紛去東北看糧。
二是華北飼料廠開始加速收購陳玉米。據說價格不低,從1.37到1.39元/斤不等,糧源主要來自東北。大概是因為華北惜售,小麥價格處於高位,所以老玉米有市場。
所以整體來看,東北玉米雖然沒有變化,但是潛在的上漲動力不小。
第二,政策市場的兩個“變化”
按理說新玉米上市了,市場上都是糧源。但上周,該州恢復了進口玉米的拍賣。不僅如此,數據顯示,9月進口玉米達353萬噸,同比增長227%。9月份玉米整體呈下跌趨勢,月底才開始上漲幾天。此時恢復拍賣,增加進口炒作的原因大概有三個:
壹是農民惜售,流通中的糧源減少。因為今年種植成本大增,能稍微儲存的玉米都在等價。
二是今年華北黃淮地區受強降雨影響,玉米品質下降。那麽這個時候增加進口,恢復拍賣,有利於補充糧源。
第三,總體來看,國際糧價仍是易漲難跌,此時增加進口也是壹種防禦手段。
但這三個原因反過來也支撐了玉米市場:
首先,捂盤惜售意味著玉米行情會延遲,如果流通糧減少,價格就沒有了。二是玉米品質的分化,意味著優質玉米會越來越稀缺,所以容易漲價,促進東北糧的進入。第三,國際糧價持續高企也支撐了國內玉米。據悉,進口玉米成本比國產玉米低200~400元/噸左右。
但最終拍賣結果多為拍賣,也說明目前市場不敢隨意出手,在觀望。
第三,玉米市場“穩定”嗎?
雖然目前華北玉米價格有上漲跡象,但總體來看,玉米的整體行情還沒有走出來。
壹方面,華北地區因天氣原因收割延遲,使得整體壓力後移,可能導致玉米上市時間與東北地區趨同,可能迎來165438+10月玉米集中上市。目前距離11還有10多天,期間市場變化有各種可能。
第二,目前的玉米價格並不穩定。華北地區雖有局部回調,但受車輛減少影響仍較大。雖然有貿易商去東北看糧,但采購行動尚未開始;雖然小麥對玉米的替代性減弱了,但是否會有其他像水稻、大麥之類的來替代還未可知。
所以整體來看,玉米市場還是壹個“等”字。但下壹步應重點關註東北天氣變化和華北玉米品質分化,對玉米後續走勢有關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