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京
溫補雞湯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老南京有個說法叫逢“九”吃壹只雞,每天壹個雞蛋的進補習俗。雞湯雞蛋到了小寒沒少上南京人的飯桌。
吃雞講究燉湯,母雞搭配紅棗、蓮子、枸杞、桂圓、蟲草花等補品燉在壹起,小火慢熬兩三個小時,母雞燉的肉軟順滑就可以直接吃了。燉好的雞湯不僅可以做主食,還可以用來煮面吃。
冬天燉雞湯吃當然不局限在南京,但是大冬天的,愛熬雞湯的往往還是細膩的南方人。
更南·廣州
糯米飯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今年小寒的廣州,還在過秋天。15℃到20℃ 的氣溫讓廣州人不那麽註重食補保暖,反倒是這種吃的儀式中所表達的意象更搶眼。
在廣州有個傳統是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了避免糯米不消化,糯米飯中壹般有 4 成是香米,配上切碎的臘肉臘腸炒熟,加入蔥白和炒好的花生米拌在飯裏壹起吃。
由於糯米本身比大米含糖量高些,吃完之後全身會感到暖和,寓意溫暖。吃完糯米飯,壹年到頭都暖暖乎乎的。
北·天津
黃芽菜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吃黃芽菜,這是天津地區的壹項舊時習俗。
黃芽菜,大白菜的壹種是天津特產,它用白菜芽做成,冬至之後,白菜被割去莖葉,留下菜心,離地兩寸左右用糞肥覆蓋,隔絕空氣。半個月後再取出來吃,脆脆嫩嫩的。
不過那是以前,沒有冰箱,沒有高速的現代交通網絡和現代化的農業,北方到了冬天就蔬菜貧瘠。大白菜是北方僅有的幾樣蔬菜中,最便宜也最常見的。
大部分北方
來碗臘八粥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吃“臘八粥”在小寒這個節氣裏是壹項重要的民俗。
尤其在北方,臘月喝的臘八粥在小寒也喝,而且地區不壹樣臘八粥還會有差異。
北京的臘八粥最講究。摻在白米裏的食材有紅棗、蓮子、杏仁、松仁、葡萄、玫瑰……不下 20種。熬粥時間也比較長,通常半夜開微火熬到第二天清晨。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以上是臘八粥的常規做法。
在粗獷的西北,臘八粥的花樣就多了。
寧夏做的臘八飯壹般用扁豆、黃豆、土豆等煮粥,粥裏外加麥面或者小圓蛋,出鍋前再加入蔥花油。壹般吃臘八飯的時候,這裏的人們不吃菜。
甘肅的武威還講究“素臘八”,這是在物資貧瘠的年代講究的壹種吃法,“葷年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或扁豆飯的時候配上麥面做的炸饊子、麻花壹起吃,民間這叫“扁豆粥泡饊”。
圖片,點擊識別內容
而在西寧,這兒就不興臘八粥了,而是吃麥仁飯,麥仁與牛羊肉壹起煮,加上青鹽、姜皮、栗子、花椒等作料,用文火熬壹夜,做出來的麥仁飯香味撲鼻。
節氣是透過土地,從祖先那傳遞給我們的生活智慧。今天,現代的生活早就讓人們遠離了土地和生產,但關於節氣的儀式從來沒有從生活種消失過。無需留戀,順其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