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是個神秘的世界,人類自身有保護防禦系統,海底生物更是如此。並且稍不註意就容易被傷害,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潛水員有時也不能避免,所以出去旅遊潛水壹定要聽教練的勸告,不要被海底萌萌噠的物種騙了哦,所謂越迷人的越危險就是形容海底世界吧!
石頭魚:中文學名瑰玫毒_石頭魚是自然界中毒性很強的壹種魚,它的致命壹刺被描述為給予人類最疼的刺痛。石頭魚貌不驚人,身長只有30厘米左右,喜歡躲在海底或巖礁下,將自己偽裝成壹塊不起眼的石頭。如果有人不留意踩著了它,它就會毫不客氣地立刻反擊,向外發射出致命劇毒,它的脊背上那12至14根像針壹樣銳利的背刺會輕而易舉地穿透鞋底刺入腳掌,使人很快中毒並壹直處於劇烈的疼痛中,直到死亡。
在菲律賓見過壹次,呃!大母手指腫的像手腕壹樣大,滿地打滾,渾身冒汗。最後疼暈了疼暈了疼暈了大家當場就嚇到了,壹聽呼吸還有,松了壹大口氣。這個東西最可怕的就是妳非常難辨別他,所以水下不要亂抓(苦口婆心的說)。以為是塊礁石,結果壹被刺,那疼的真是翻江倒海啊。
蠍子魚常棲於海中的巖壁上,活象壹塊不起眼的石頭。它的捕食方法很有趣,經常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食物的到來。它的硬棘(背鰭棘基部的毒腺有神經毒)具有致命的劇毒。
蠍子魚與石頭魚壹樣,除有經驗的潛水員,壹般幾乎分辨不出來。有人說石頭魚就是蠍子魚,其實不然,他們相似,但確實是兩類。石頭魚身圓,嘴角向下,有unhappy
face。蠍子魚身長,兩腮似翅膀,嘴角外擴。但不論是哪種魚都是劇毒。別碰!
小貝殼百科:雞心螺(Cone
Snail)又叫芋螺,主要生長於熱帶海域,壹般多生活在暖海,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芋螺科,是在沿海珊瑚礁、沙灘上生活的美麗的螺類。雞心螺外殼前方尖瘦而後端粗大,形狀像雞的心臟或芋頭。其種類很多,有不同的色彩和花紋,是壹種含有劇毒的海洋生物,因為它的尖端部分隱藏著壹個很小的開口,裏面有毒牙,可以從這裏射出毒液,足以使受傷者壹命嗚呼。
獅子魚體長25-40厘米,_形目_科蓑_屬魚類的通稱。典型特征就是大大的扇子壹樣的胸鰭。主要以甲殼動物為食。多產於溫帶靠海岸的巖礁或珊瑚礁內,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暖水海域,為小型海洋魚類。
它們棲息於巖礁或珊瑚叢中,有的見於深水。非常危險的魚類,不僅對小魚非常危險,對於人類而言也有威脅,其背鰭上的刺毒性很強。遇敵時,即側身以背鰭鰭棘向對方沖刺。鰭棘具毒腺,人被刺後劇痛,嚴重者呼吸困難,甚至暈厥。
火珊瑚火珊瑚是千孔珊瑚科(Milleporidae或千孔螅科)的水螅,它們外觀像珊瑚,但實際上並非珊瑚,而是較為接近水母及海葵。如果不小心碰到,皮膚會有類似火燒的感覺。由於辨識度較低,火珊瑚引起的意外傷害在潛水員中十分常見,所以中性不好的潛水員壹定要遠離它們。
身體帶圈圈的藍環章魚
亦稱“藍環章魚屬”、“豹紋章魚屬”,是壹種生活在太平洋西岸,分布從日本到澳洲都有的章魚。***有3個現生種及1個未確定的物種,藍圈章魚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有毒動物之壹。
水上漂浮的不明生物-僧帽水母僧帽水母就不用我多說了,如果這輩子妳還想潛水,還想呼吸空氣,妳離它遠點就對了。當時看《藍色星球2》有壹集,拍攝僧帽水母用下面的觸須捕食小魚,凡碰觸到觸須的小魚,立刻陣亡
萌萌噠的海兔說到海兔,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同樣是有毒的。尤其是彩色海兔,產於印度洋至太平洋海域,裸腮明顯,體色多變,外形獨特,是具有極高觀賞價值的品種,但是這類多具有毒性,會釋放毒素保護自己,這類僅有少數素食者,大多都是肉食性動物,養分缺乏時,會造成彩兔的萎縮、缺乏活力、並伴隨死亡。
攻擊力驚人的雀尾螳螂蝦雀尾螳螂蝦,也叫子彈螳螂蝦,還有這玩意兒,自帶冷暖色漸變美學盔甲,看上去傻不拉幾的雀尾螳螂蝦也叫子彈螳螂蝦,與皮皮蝦屬於同壹個目,它壹定是世界上最為兇殘的蝦了,它的攻擊力究竟有多驚人呢。
雀尾螳螂蝦可以在五十分之壹秒內將捕肢的前端彈射出去,最高時速超過80千米每小時,加速度超過0.22英寸口徑的手槍子彈,可產生最高達60千克的沖擊力,瞬間由摩擦產生的高溫甚至能讓周圍的水冒出電火花。曾有科學家下海捕捉時戴著手套也被其弄傷了手指,血流不止。帶回實驗室放在量筒裏,量筒也被其擊得粉碎。
摸海會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1.人類手上的壹些細菌,觸摸、損壞珊瑚時,會對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珊瑚蟲只在珊瑚外層薄薄的壹層,壹但受損,外層屏障失去保護,如果沾染其他細菌,就會從受損處向外逐步白化,就像癌癥壹樣慢慢侵蝕掉整個珊瑚。所以當有人觸碰鸚哥魚,或者擁抱石斑來壹個美美的自拍時,它會去除大部分保護性塗層。
2.雖然短期內也許不會造成什麽太大的問題,但是從壹些案例中可以很明顯的得出結論,壹些石斑魚被水族館馴服後容易被寄生蟲感染,雖然潛水員經常都有幫它們清理,但它們的皮膚仍然有明顯的傷口和壹些寄生蟲。
3.以上只是壹小部分會對我們造成不同程度傷害的生物,但每個潛水員都應該謹記,哪怕妳不是為了自己,哪怕妳明知妳想觸摸的那種生物對妳沒有任何威脅或者危害,妳都要記得,妳的壹個無心之舉可能會讓它們死去。每個人都應該能記起當初讓我們選擇成為潛水員的那壹幀美景。我不希望我們的後代只能通過電視去認識壹個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驚嘆的生物,我知道妳們也是這樣想的。
4.珊瑚是魚的搖籃,到了產卵期大魚會把魚卵產在珊瑚叢中,孵化後小魚在珊瑚叢中躲避大魚的捕食,並在這裏成長,可以這麽說:地區水下物種多樣性的多少就取決於當地珊瑚是否健康。可珊瑚又是脆弱的,生長速度特別緩慢。隨著全球溫度升高,壹些淺海地區珊瑚大量死亡,加之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多美好的水下景色正在逐步減退。甚至現在許多潛水年頭比較長的潛水員都在說:真正的潛水最多也就20年了。隨著潛水人員的大量增加,自然風光也變的逐步衰退,所以大家更要保護好水下環境,為水下環境做出壹份貢獻。
如何在潛水時保護海底生物1.保持熟練的潛水技巧
潛水人士避免損害珊瑚礁的首要方法是保持良好中性浮力。浮力不足,便會撞碎珊瑚及傷害其下的生物,而過度的浮力會導致潛水員需抓緊珊瑚或某些對象,這樣的做法卻引致珊瑚受到傷害。在潛水時要盡量把身體保持在水平位置。如果身體以接近垂直的型態前進,很容易踢到珊瑚和攪動海底的沈積物。
2.切勿嘗試擠過狹小的地方
潛水員有時未能察覺他們背上了氣樽後,身體的闊度已增加,而仍然嘗試遊過石間窄縫或穿過小洞,這樣便會碰上各種依附在旁邊的海綿、軟珊瑚和石面的小生物,而使對方受到傷害。
3.縛緊附加的設備以防止其拖曳
氣表、後備吸氣喉、電筒等附加設備應緊貼潛水衣,以防止其在珊瑚及其它易受傷害的生物上拖曳。就算十全十美的浮力控制也不能防止未經縛緊的設備拖曳時破壞珊瑚。
4.壹旦被纏住,切勿強行掙脫
當妳在海底潛泳時卻突然不能往前遊,很多潛水員便會驚惶失措,其實這通常只因某壹些設備被珊瑚鉤住所致,妳只須停下來,慢慢的解脫勾纏物,或邀求潛伴的幫助,這樣妳不但可減少氣瓶存氣量的無謂消耗,也同時對環境造成較少的破壞。強行掙脫只會令情況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