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掌握這六個春季養生要點,壹年後得病。

掌握這六個春季養生要點,壹年後得病。

本期導讀

春季除了肝損傷,還會出現哪些癥狀和疾病?

陽春三月,此謂陳之生,天地之生,萬物之榮,夜臥早起...這個春天應該是健身的方式。反之傷肝。——《黃帝內經與四氣調簡論》

春天是萬物生長茂盛的季節。我們的養生要順應自然之道,熬夜早起,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才是適應春天養生精神的方式。違背了春天的生發之氣,就容易損傷肝臟。

為什麽春天容易損傷肝臟?因為五行中春屬木,肝屬木,所以春氣通肝氣。春季陽氣生發,肝氣、肝火隨春氣上升,肝陽旺盛,易誘發頭暈、肝炎等疾病;肝氣旺盛還會導致煩躁、生氣、憤怒等情緒。

那麽春季除了容易損傷肝臟,還會出現哪些癥狀和疾病呢?春季養生從哪些方面入手?妳掌握了以下六個春季保健要點,壹年後妳就生病了!

春季養生,先養肝。

因為春季肝臟容易受損,既不能使肝氣增長過多,也不能使肝氣郁結,所以春季養生首先要保養肝臟。可以多加強鍛煉,多去春遊,保持心情舒暢;飲食上可以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蒜、韭菜等,多吃些芝麻、杏仁、枸杞、靈芝、黃花菜等。

春天梳頭是養肝的好方法。春天是楊燦生長的季節,梳頭可以增長陽氣。因為頭是所有陽之會,所以有行氣滯、疏通氣血、梳頭達陽、內練精氣、激發元氣、外導經絡、疏通氣血的作用。隋代方曾指出,梳頭有疏通血液循環、祛風濕、使頭發不白的作用。

春天睡覺前泡腳,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入睡,還可以驅散冬季積聚在體內的寒氣,幫助排出體內毒素,泡腳散寒,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循環,從而幫助滋養人體產生的陽氣,無論是肝還是陽。

春季養生,謹防流行病。

風是春季的主氣,春季多風。《黃帝內經》記載了“風為百病之根”的說法。感冒是春季外感疾病的主要因素。同時,春季乍冷乍暖時,細菌和病毒會大量繁殖生長,可引起各種傳染性和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流行性感冒、肺炎、腦膜炎、肝炎等,因此要防範春季流行性疾病。

春季養生,註意花粉過敏。

春天有風,鮮花盛開,花粉隨風飛舞。這本來是壹個美麗的場景。但對於對花粉過敏的學生和過敏性哮喘患者,更要註意預防。

花粉濃度最高的時期(10上午至下午4點),保持窗戶緊閉,避免戶外活動,避免接觸過敏原。多運動,增強抵抗力。可以服用祛風抗過敏的中藥進行護理和預防。

防止春季“春困”的妙招

春天除了風大,還有壹個特點就是空氣潮濕。尤其是南方,經常會有回南天,下雨天。在這個季節,濕度很大,到處都很潮濕。人體的陽氣不足,就容易被濕邪侵襲,困於頭部和四肢。同時,脾因濕而功能失調,導致身體嗜睡、乏力、嗜睡,中醫稱之為“春困”。

對於已經感染“春困”的人,可以多做保健操,多做頭部按摩,緩解癥狀;多喝水,多吃胡蘿蔔、白菜、橘子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推薦用三花薏仁炒扁豆瘦肉湯,有健脾利濕,緩解脾虛濕盛的功效。木棉20克,雞蛋花2克,槐花2克,薏米30克,扁豆30克,陳皮適量,瘦豬肉400克,生姜2片。

節氣如何養生?

春天包括六個節氣:立春、雨、蟄、春分、清明和谷雨。這兩天正好是3月5號蟄的季節。蟄的意思是:春雷響起,喚醒蟄伏在地下過冬的昆蟲。蟄伏季節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響起,雨也越來越多,乍暖還寒。這時候養生的重點就在於疏肝助脾氣的性質,可以從食療方面進行調整。

春季養生食療推薦

藥王孫思邈曾說:“春季宜存酸增甜,以養脾氣。意思是春季飲食要少吃酸的,多吃甜的。因為春季肝氣旺盛,而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氣過盛,損傷脾胃,所以要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甜味食物,滋養脾胃。推薦兩個治療處方:

1,枸杞豬肝粥

取枸杞和香菜各10g,豬肝50g,大米10g,蔥姜調料適量。枸杞、豬肝洗凈切塊,加入大米,加水適量,文火煮粥,取出前加入香菜、蔥、姜調味。具有滋補肝腎、養肝明目功效。

2、紅棗糯米粥

取糯米200克,紅棗50克,紅糖適量。將糯米、紅棗洗凈,浸泡30分鐘,鍋中放3-4碗水燒開,濾出浸泡過的糯米,倒入開水中,加入紅棗,煮30-40分鐘,加入適量紅糖,攪拌均勻,趁熱食用。具有健脾養胃、補虛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