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戰期間,四川* * *外出抗日350萬人,占全國同期實際征集的1405萬人的5%。他們大多屬於川軍,所有的武器裝備在國軍中算是最差的之壹,但他們都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上前線的。
川軍大將楊森說:“我們過去打內戰,對不起國家和民族,這是極其可恥的。今天的抗日戰爭,是保家衛國,是流血犧牲,是我們軍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川軍壹定不能辜負鄉親們的期望,壹定要流盡熱血,為國爭光。”。
軍閥劉向帶病出征,死在家鄉,但臨終時還不忘勉勵戰友“抗戰到底,決不動搖,即只要敵人不退守邊境,川軍誓不還鄉”!時任川軍122師師長王說:“這次如果離開四川抗日,不成功便成仁。”在臺兒莊戰役中,王壯烈犧牲。
川軍145師師長饒國華“我要為國而戰,義無反顧,寧死不屈。”他在彈藥耗盡,被日本侵略者徹底包圍的情況下,自殺身亡,死得很慷慨。以上只是抗戰中列舉的部分四川將領,更多的是在前線作戰的無名戰士。可以說,每壹塊被日本侵略者占領的中國土地上都留下了四川軍人的鮮血。
值得壹提的是,上述將領在抗日戰爭前基本都經歷過軍閥混戰,但從未與民國政府發生過戰爭而是和平易手,對紅軍的多次圍剿也基本以失敗告終。所以有人戲稱川軍是“內戰局外人,外戰專家”。
(2)
宋朝末年,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卻在釣魚城被打成了黃沙,蒙哥死在了這裏。當然,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占領後,四川被蒙古鐵騎屠殺,人口從原來的654.38+09.2萬銳減至82.5萬,這也是後來有湖廣填四川之說的原因。
“秦國和巴蜀,壹個闊大的國家,拿錢修兵,最終席卷了八大荒,壹個曠田。到了唐朝,宣、德、儺逃往蜀國,然後試圖恢復中原。日本侵華,人民西進,江說:丟十五個關隘,就能取得西南抗戰的勝利。
四川人民捐錢,收了八千萬石糧食,三百萬川兵含淚送上戰場!在歷史上,四川人從未失過國。"
(3)
70年前,王興沙坪壩磁器口古鎮水碼頭有壹個屠夫,每天低價出售吃剩的雜碎。王的媳婦張覺得過意不去,就在街上擺起了賣雜碎湯的小攤,用豬頭肉、豬骨、豌豆熬制,加上豬肺葉、肥腸,放入姜、辣椒、料酒,十分美味。
壹次偶然的機會,張把新鮮的豬血旺直接放入雜碎湯裏,發現豬血旺越煮越嫩,越吃越香。此菜以生血熬制,現吃,故名毛血旺。
(4)
可惜,當歷史的車輪進入17世紀中葉,她被壹個亂世梟雄盯上了,那個人就是張。
張入川,對於習慣了安逸和沈默中獨立的四川人來說,是壹場巨大的災難。震驚世界的張四川大屠殺,幾乎徹底摧毀了四川的文化和生產力。
尤其是對中國文明文化傳承人——四萬貢生的屠殺,給後人留下了壹個從各個角度去了解的空白——從此沒有四川人了。
公元1646年深秋,已經被連年戰亂摧毀的川渝經濟,再也無法承受張大順政權和近60萬大軍的生存。此外,周圍的明軍正從多處逼近,張決定放棄四川,返回陜西老家。在張離開之前,壹場大火在夜晚徹底燒毀了成都,然後向廣漢撤退。
此刻,在張攻打成都時被俘,後來逃到四川與張作戰的,成為明朝的主要將領。他在四川彭山河口的壹艘戰船上,突然看到成都方向濃煙滾滾,火光映紅了天。幾個時辰後,他得到張撤退的消息,被張的強大兵力所懾,三天後,楊占芳進入成都。
此時的成都濃煙滾滾,仍有余燼在燃燒,空氣中彌漫著嗆人的焦味。這個曾經繁華了幾千年,無數文人墨客出沒,甚至同城數十萬居民的大都市,從楊展的眼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記憶中的繁華街道已被廢墟淹沒,金碧輝煌,僅次於北京故宮的蜀王府建築群早已煙消雲散。成都被張從地球上徹底抹去了。
(5)張與《柳蔭街》
在談話中多次提到張,於是黃講了壹個關於張和“柳蔭街”的故事。
對了,成都錦江大酒店旁邊有壹條老街叫“柳蔭街”,壹直到90年代都保存的相當完好。大家都知道這條街很古老,但很少有人知道關於張和街的名字的傳說。
相傳張入川,行至柳蔭街時,發現壹女子逃命。她帶著兩個孩子,壹大壹小。大的壹個由女人扛著,小的壹個由女人領著。那個小孩實在太虛弱了,跟不上大人的腳步,被拖著不停地哭。那個女人根本不理會孩子的哭鬧,只是不停地打罵。
當張的手下看到這壹幕時,他們非常氣憤。他們認為蜀人很殘忍,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如此殘忍,應該殺死他們。於是他帶著老情婦來到張。
張問:妳對妳抱著的孩子這麽殘忍。他絕對不是妳的親生骨肉。背著妳的應該是妳自己的兒子。女士回答,先生,妳錯了。這個小兒子是我的親骨肉,我大哥的親骨肉在他背上。
大哥和大嫂都因為戰爭死了。這是他們唯壹的後代。孩子死了,我還能再生,大哥孩子死了,香火斷了。
張聽後大為感動,心想古人雲:“老人老,人老;看來四川還是有好人的。
於是,他下馬走到女子面前,說,我明天就要屠城了。妳是個好人。妳不必逃跑。直接回家。妳在門口放壹根柳枝作為標誌,這樣我的人來的時候就不會搜查,不會殺人。
婦女們聽到後,立即回家通知沒逃出來的鄰居,她們在自家門前種了壹根柳枝。就這樣,這條街上的所有人都逃了出來。於是,這條街就興起了插柳枝的習俗,並改名為“柳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