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鑒別真假蜂蜜的方法
1,味覺品嘗法
這種方法可能適合味覺敏感的人。用紅糖和白糖制成的糖漿混合而成的蜂蜜,有紅糖和白糖的糖漿味,口感甜而短,沒有潤澤的味道,有甜味,有強烈的酸味或鹹味。純蜂蜜有明顯的花香,甜而濃,口感綿長。食物的喉嚨有點辣。蜂蜜結晶後,會脆脆的。假蜂蜜即使能結晶,嘗起來又苦又澀或者有壹股奇怪的化學物質的味道,而且沒有香味。它嚼起來像糖,聲音脆脆的。
2.香氣鑒別方法
壹般真蜂蜜都是天然植物香。如果是特定的蜂蜜,還是有蜜源植物固有的香味,而假蜂蜜的香味不足是通過添加香水來彌補的。不加就沒有香味。所以真蜜開封後,鮮蜜有明顯的花香,老蜜香味較弱。用香精做的假蜂蜜氣味難聞。單花蜜有自己蜜源的香味。比如桂花蜜,壹定要有桂花和桂圓蜜的香味。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那肯定是假蜂蜜。
3.手指扭轉法
天氣冷的時候,裝蜂蜜的瓶子底部會有白色的晶體。很多人以為這是假蜂蜜,其實這是壹個誤區。結晶是蜂蜜的基本屬性。蜂蜜中含有的葡萄糖在壹定溫度下形成晶體是正常的物理現象。假蜂蜜壹般不結晶,很容易從假蜂蜜的沈澱中分辨出真蜂蜜的結晶。蜜糖晶體很軟,可以很容易地在手指上撚動,有壹種細膩的感覺。假蜂蜜析出的白糖比較密實,擰在手指上有沙礫感。
4.溶解法
將壹勺蜂蜜放入杯中,加入四到五倍的熱水溶解,靜置三到四個小時。如果沒有沈澱,那就是純蜜,好蜜。在溶解的過程中,真正的蜂蜜會很快沈入杯底,不容易融化。用筷子慢慢攪拌時,會出現不斷絲的現象。如果是假蜂蜜,很快就會溶於水。
2.真蜂蜜的特征
1,濃度隨天氣變化:同樣壹瓶蜂蜜,夏天看起來稀,冬天看起來稠。好的蜂蜜在13、14度放置會結晶,時間長了會完全結晶,也就是變成固體。
2、有輕微的酒味:未經任何加工的天然蜂蜜在常溫下長時間存放後,打開蜂蜜瓶蓋會聞到壹股酒味,蜂蜜越新鮮,酒味越明顯。
3.靜置壹段時間後,表面會出現微小的氣泡:搖晃後,蜂蜜中會出現氣泡,這將使蜂蜜很容易從蜂蜜瓶中升起,甚至在蜂蜜表面形成壹層泡沫。
4.膨脹性:蜂蜜中含有4-7種蛋白質,通常以高粘度的膠狀物質存在。蜂蜜搖勻後,很難溢出空氣,形成氣泡,這也是天然蜂蜜的特點。
5、蜂蜜中有壹個小黑點:蜂巢是蜜蜂用蜂蜜和花粉繁殖後代的地方。小蜜蜂出生時,它們的繭(黑色,相當於我們人類的胎盤)留在蜂巢裏。當蜜蜂將采集的花蜜放入蜂箱時,它們會浸泡這些繭。在蜂蜜的制作中,它們與蜂蜜混合在壹起,簡單地過濾掉蜂蠟、蜜蜂等。
3.假蜂蜜的特征
1,顏色:混有異物的蜂蜜顏色異常,光澤差。比如摻了紅糖的蜂蜜,顏色比較深;摻白糖的蜂蜜透明度差,不清澈;蜂蜜與面粉、澱粉或玉米粉混合,顏色混濁,常呈雲狀或球狀。
2、氣味:假蜂蜜花有淡淡的香味,蜂蜜摻糖有糖味。
3、口感:假蜂蜜的蜂蜜味淡,後味淡而短。比如混有蔗糖的蜂蜜,余味短,糖漿味濃;摻了尿素的蜂蜜,味道又甜又鹹;混有增稠劑的蜂蜜有膠結感,有刺激性氣味。
4、稠度:假蜂蜜有懸浮物或沈澱,粘度低,壹攪就滴。
4.哪些人不適合吃蜂蜜?
壹歲以下的嬰兒:
蜂蜜營養豐富,是大眾的好食品。很多新媽媽會在嬰兒輔食中加入壹些蜂蜜來調節口味,增加營養價值。但專家指出,1歲以下的寶寶不適合吃蜂蜜。
蜂蜜在釀造和運輸過程中容易被肉毒桿菌汙染。肉毒桿菌的孢子適應性強,在100℃的高溫下仍能存活。
由於嬰兒胃腸功能較弱,肝臟的解毒功能較差,尤其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肉毒桿菌容易在腸道內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從而引起中毒。
中毒癥狀常發生在食用蜂蜜或含有蜂蜜的食物後8至36小時,癥狀常包括便秘、疲勞和食欲不振。雖然嬰兒感染肉毒桿菌中毒的概率很小,但醫生仍然建議,在1歲之前,不要給兒童服用蜂蜜及其制品。此外,專家還提醒,1歲以上的兒童食用蜂蜜要謹慎,食用量要比成人適當減少。
糖尿病患者:
葡萄糖約35g,果糖約40g,蔗糖約2g,糊精約1g。
葡萄糖和果糖進入腸道後可不經消化直接吸收入血,使血糖升高,而蔗糖和糊精稍加水解即可吸收。所以蜂蜜的降血糖作用特別明顯。從這個角度來說,糖尿病人不能吃蜂蜜。
肝硬化患者:
壹般來說,乙肝患者非常適合吃蜂蜜,因為蜂蜜提供的單糖不需要肝臟分解合成,可以減輕肝臟的負擔,但是肝硬化患者不能吃蜂蜜,因為會加重肝臟的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