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苔素內酯和胺鮮酯,這是過去兩年農業生產中最受歡迎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根據制造商的宣傳,似乎對植物有同樣的效果。相信這是很多基層種植者的理解。所以在使用的時候,這兩種都有可能任意使用。那麽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我真的不能這麽想。雖然蕓苔素內酯和胺鮮酯的效果相似,但在使用時有些效果還是有區別的;另外,對外部環境的敏感度也不同。下面我們來學習壹下使用時如何選擇蕓苔素內酯和胺鮮酯吧!
首先了解這兩種功能的機制
了解蕓苔素和氨乙酯的作用機理對我們有重要意義。先說油菜素內酯的作用機制。油菜素內酯是植物的內源激素,存在於植物中。噴灑在植物上後,可以被植物吸收,間接增加了植物中油菜素內酯的含量,從而表現出光合效率更高、細胞分裂更快、代謝更快的特點。
氨基甲磺酸鹽是植物中沒有的,噴灑在葉片上後,可以被植物吸收,然後在植物中發揮作用,增加植物中酶的活性和數量,增加葉綠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等。從而達到提高細胞分裂速度、葉片更綠、抗逆性更強的效果。
兩者的區別
第壹個區別是溫度敏感性。油菜素內酯對溫度更敏感。我們知道,在低溫條件下,植物生長微弱,甚至遭受凍害,說明油菜素內酯的活性受到抑制,溫度較低,但可以發揮作用,但效果很差;而主要用於提高酶活性的氨基乙酯,受溫度影響較小。在10℃以下,氨乙酯的活性遠高於油菜素內酯,建議種植者在冬季低溫條件下選擇氨乙酯。
第二個區別在於反應快。蕓苔素是植物固有的,所以噴灑後只要被植物吸收就能發揮作用;氨基甲烷酯需要調節以促進細胞分裂素的產生,才能發揮作用。所以用了3到5天才能看到效果。
第三個區別在於持續時間。氨基乙酯的持效期明顯長於蕓苔素。蕓苔素噴灑在植物上後可以立即被植物吸收,但隨著蕓苔素濃度的降低,效果越來越差,持續時間約為10-15天,但氨乙酯不是植物直接使用的,主要是調節植物內源激素的平衡來達到效果,也可以被植物儲存。相關數據顯示,其持續時間約為25天。
第四個區別在於劑量的安全性。油菜素內酯具有很高的活性,但如果用量過大,就會產生相反的效果,抑制作物的生長。最佳用量應參考產品說明;氨基甲烷主要調節植物內源激素的平衡,起協調作用,所以安全性比較高,可以在1-100PPm(μg/g)範圍內使用。
第五個區別在於使用成本,壹般高於蕓苔素。
使用註意事項
1)使用兩個調節器時,不建議單獨使用。最好是復合葉面肥。
2)在冬季或早春氣溫較低的情況下,建議使用調節劑,主要是氨乙酯;溫室蔬菜種植選擇調節劑時,也建議選擇氨乙酯。
3)氨基甲烷不建議與堿性農藥混用,壹個生長季節最多使用三次。
4)當溫度在15攝氏度以上時,兩者都可以選擇,而且蕓苔素的成本相對較低,所以我國北方夏秋季節使用的蕓苔素量相對較大。
蕓苔素內酯和胺鮮酯是非常有效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種植者使用時,建議以溫度為標準,科學選擇才能發揮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