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為什麽日本好吃的東西那麽多,肥胖的人卻很少?

為什麽日本好吃的東西那麽多,肥胖的人卻很少?

1,無熱量飲料的普及

在日本短期旅行的人可能不會註意到的是,無熱量飲料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遠高於中國。在超市和便利店,妳可以很容易地買到各種無熱量的茶飲料、可樂、咖啡和不含酒精的啤酒味飲料。

對肥胖原因有壹定了解的同學會知道,導致肥胖的兩大元兇是含糖飲料和垃圾(高反式脂肪酸)食品。在中國,在大多數超市和便利店,無糖飲料的選項幾乎不會進入大家的視野。而壹瓶500 ml的含糖飲料,在零售中攜帶的熱量往往在250卡左右,而且幾乎不影響後續的膳食攝入,導致熱量攝入過多。

2.學生膳食的控制

在日本,小學甚至部分中學實行午餐配給制。午餐的菜單由專門認證的營養學家搭配。並且對於離校的飲食,學校也會對家長進行教育和引導,防止學生攝入過多的熱量、糖分和油脂。這導致日本兒童的肥胖率非常低。更重要的是,它幫助大多數孩子在十幾歲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要知道,青春期的肥胖會極大影響以後的肥胖。

3.不同於中國的餐桌文化。

說到晚餐,日本人也愛吃晚餐。但與中國部分地區為了顯示主人的熱情,桌上的菜不能見底的文化不同。見底了,主人不好好招待他們,壹直催他們吃飯(眾所周知的“妳怎麽不吃?多吃點好吃的”)。在日本,晚餐往往是按人頭上菜(日本名字:コース料理),大家邊吃邊聊。這就導致了日本人的晚餐很少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無形中少攝入了很多熱量。

4.少吃文化

與“多吃是福”、“小孩子要白白胖胖才可愛”的文化不同,這或許是中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但歷史上屢有饑荒形成的,或許是自古以來的貧窮和資源匱乏讓日本人形成了少吃的慣性。少吃多吃不是因為不想吃,而是因為吃不下。據道聽途說,戰國時期日本壹位強勢的地方領袖,在統壹日本後,許下了天天吃豆腐的大願。從這個傳說可以看出日本的資源是多麽的稀缺。

但日本人少吃的文化是在少吃的習慣形成後形成的,這無疑是日本肥胖率低的原因之壹。壹些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女生經常感嘆,為什麽食堂裏的壹些日本兄弟可以把自己的便當放進比筷子盒大不了多少的飯盒裏,中午才吃那麽多,這讓每天為減肥而哭泣的女性感到尷尬。

5、少油飲食

這個問題有壹個答案是日本人非常推崇脂肪豐富的A-5牛肉和金槍魚,由此推斷日本人的飲食其實脂肪並不低。

事實其實恰恰相反。肥胖是壹種習慣性疾病。壹個80斤的女生,今天去吃神戶牛肉,明天就不會換成180斤了。至於每100克售價5000日元(折合300人民幣)的A-5牛肉,顯然不可能天天吃。如果有天天吃飯的土豪或者富婆,我們做朋友吧。

所以討論肥胖的原因要看日常的飲食習慣,推薦的飲食方式往往和日常的飲食習慣相反。正因為平時吃不到,所以很少吃的時候才會很少。

日本人通常吃飯團、魚、雞肉、牛肉、蔬菜、豆制品、烏冬面和蕎麥面。雖然有炸豬排、天婦羅等油炸食品,但食物的主調還是清淡少油的食物。

當然另壹方面,大部分日本人對碳水化合物的熱衷程度在中國真的是不可想象的。比如炒面面包,拉面和巴甲餃子裏的碳水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的結合,估計世界上只有日本人能做到。這也是糖尿病成為日本國病的原因之壹。

6.周圍人的體形造成的慣性

這聽起來有點玄學,但卻是真實的。

想象壹下,妳身邊大多數人都是同齡的瘦子。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大概率妳和妳的朋友會認為這種瘦瘦的身材是“正常”的。然後妳會不自覺的向那個體型靠攏。

而如果妳身邊的同齡人或長輩都在給妳灌輸“中年肥胖是幸福的化身”、“孩子就該白白胖胖”、“男生不要太瘦太沒男人味”、“女生臉上有點肉就有福了”這樣的觀念,妳自然會覺得他們說的都是“正常”的。吃壹口薯片,薯條,壹個漢堡或者壹口。妳的身材會更接近他們。

7、適合運動環境

這是我在日本減肥成功的親身經歷。

在日本的大部分城市,良好的空氣質量,合理的住宅規劃,幹凈的街道,給了普通人良好的跑步健身環境。我在日本的這些年,走過的路包括但不限於,河邊兩公裏的親水平臺,海邊五公裏的港口,皇宮周圍八公裏的人行道。這些路上總會有其他晨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