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豬肉燉粉條是我國的“家常菜”,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各家也各有各的口味,做法略有不同。比如有借鑒紅燒肉的版本,有做熟了主要吃菜的版本,有多做湯喝湯泡飯的版本。
總之這道菜有自己的做法。在不同的做法中,食材入鍋的時間可能會略有不同。大家分享壹下我覺得比較好吃的。
白菜豬肉燉粉條的制作工藝
材料:五花肉半斤,大白菜300g,粉絲100g。
輔料:1姜,半根蔥,1八角。
調料:生抽、鹽、食用油。
-生產步驟-
①:先將五花肉洗凈,然後切塊。這道菜很少關註其他的東西,但是肉至少要有肥有瘦,優質的五花肉是最好的選擇;
②:將白菜去掉老菜梗和爛葉,然後不用刀撕成碎片,把白菜葉和下面的白梗分開放,姜和蔥切片,粉絲不要特別泡;
③:鍋中加入少許油潤鍋,然後小火煸炒五花肉片,將肉片煸炒至兩面焦黃滲油,中火煸炒蔥、姜、八角。
④:加鹽,醬油翻炒,提前加個味,簡單翻炒,加水和粉條,小火煨15分鐘;
⑤:最後放入大白菜葉,繼續燉5到8分鐘左右,開大火收湯略收,品嘗味道,是否需要加鹽。湯滿足了就可以上桌了。
“白菜豬肉燉粉條”的解惑內容:
1.為什麽五花肉是這道菜的首選?
答:我們家有句老話叫“大素菜配大肉”。這道菜的大白菜雖然口感新鮮,但難免平淡,粉條順滑呈Q型,但沒有什麽味道。所以要有壹些“重肉”的元素,讓整道菜的味道豐富立體,但同時又不能太油膩,所以毫無疑問五花肉是最合適的選擇。
2、五花肉不溺水?不用煮酒什麽的就臭了?
答:這個做法是我媽這麽多年的習慣,我也習慣吃了。其實可以先把五花肉焯水,至少之後切片方便。至於去腥的問題,就不用擔心了。五花肉炒到油的程度後,基本上就不會有腥味了,再加點蔥和姜就足以去腥增香,同時又不失食材的原味。
3.為什麽大白菜的莖葉要分開?
回答:主要是因為大白菜的莖含有較多的水分和纖維,比葉子更耐燉,還能使菜肴更加香甜可口。葉子提供不了多少甜味,加的太早容易被完全燉爛,所以先放白菜梗,後放葉子。而且我們建議用手撕白菜,而不是用刀切,因為用手更容易完全區分兩者。
4.粉條不需要提前泡軟泡沫嗎?
回答:如果只是喜歡粉絲的順滑口感,可以提前用溫水浸泡粉絲,然後根據浸泡的程度選擇什麽時候燉。不過我更喜歡讓粉條吸收壹些湯的味道,所以我只是把粉條放進湯裏慢慢燉。這樣既能讓粉條更入味,又能防止燉白菜出水導致菜的整體味道平淡。
5.如果這道菜只燉20多分鐘,味道夠不夠?
答:燉的時間長短主要看食材的粗細,以及個人對食材味道和湯的味道的選擇。基本上,肉切得越厚,對湯的醇香要求就越高,所以燉的時間也可以相應長壹些。相反,如果更註重燉制食材的口感和味道,那麽20多分鐘就足夠了。
白菜燉豬肉面的“技術總結”
1.豬肉應該是五花肉,可以焯水去腥,方便切片;
2.將豬肉炒至焦黃油潤,使其香而不膩;
3.如果有炸豬油,還可以加入剩余的豬油渣,也很好吃;
4.手撕白菜比刀切強。先把梗放進鍋裏,葉子放進去煮熟再出鍋。
5.基本順序是:鍋裏炒豬肉——鍋裏放白菜梗——鍋裏泡軟粉絲和白菜葉——菜端上來。如果粉絲沒有先泡好,那麽就要提前放在鍋裏燉。同樣,如果白菜梗有明顯的味道,白菜梗入鍋的時間可以推遲壹步。
最後,總結壹下:
切記豬肉不要在白菜後放入鍋內,因為白菜壹加熱,水就出來了,會繼續蒸發,帶走鍋內的熱量。這個時候,光炒豬肉是不夠的。會導致豬肉口感變差,油擠不出來,異味殘留等壹系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