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藤茶屬植物藤茶的枝葉。中醫詞典。藤茶是中藥的名稱,來源於廣西中醫藥雜誌[1]。
2.1華山礬的別名有華灰木、屎木、毛柴子、地黃木[1]。
2.2來源與產地:山礬的枝葉。)德魯斯[1]。分布在長江流域南部【1】。
2.3苦涼[1]。
2.4主要功能清熱利濕,止血生肌[1]。
1.治痢疾腹瀉[1]。鮮榨果汁套裝:15 ~ 30g [1]。
2.搗打外傷出血和瘡瘍:研磨和應用於治療燒傷[1]。
3.蛇葡萄科蛇葡萄屬植物的根和葉。全國中草藥匯編。蛇葡萄3.1拼音名稱Huà Shān Fán n。
3.2華山礬別名土常山【廣西】,屎木,水曲柳木。
3.3來源為山礬。)Druce,壹種屬於蛇葡萄科蛇葡萄屬的植物,其根和葉被用作藥物。根壹年四季都可以收獲;夏秋兩季采葉,分別曬幹備用。
3.4性味根:味甘,微苦,性涼。
3.5功能主治:解表、解熱、解毒、除煩。用於感冒發燒,心煩口渴,瘧疾,腰腿痛,狂犬病咬傷和毒蛇咬傷。葉:治療外傷出血的外部使用。
3.6華山礬用法用量3 ~ 5元;取適量葉子外敷,鮮品搗碎或幹品研末敷患處。
3.7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4.氧化鋁華山的葉子,壹個鋁科。中藥。華山礬4.1來自廣西中醫雜誌。
4.2拼音名稱Huà Shān Fán
4.3華山校友別名地黃、姜譚王、龔潭豆、花卉木、牛特木、雷公針、消腫藥、制鉛、七針、土黃柴、碎米花木、幼米花、泡木、糯米樹、止血樹、檸檬柴、羊糞、毛子樹、毛子樹、狗檸檬樹。
4.4出處:明礬科華山明礬的葉。
拉丁植物和動物礦物名稱:中國山礬。)桃金娘。"
采收與貯藏:夏秋兩季采收,切碎、曬幹或鮮用。
4.5原灌木。小枝、葉柄、葉背都是灰黃色的皺巴巴的,毛茸茸的。葉互生;葉柄長35mm;葉紙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7(10)厘米,寬25厘米,初尖或短,有時圓形,楔形或基部圓形,邊緣有細尖鋸齒,葉被短柔毛;中脈在葉表面凹陷,每邊有47條側脈;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47厘米,花序軸、苞片、花萼外面密被黃色皺柔毛;苞片早落;花萼長23毫米,裂片長圓形,長於同管;花冠白色,芳香,長約4毫米,近基部5裂;雄蕊5060,花絲基部結合形成5體雄蕊;花盤具5凸的腺點,無毛;子房2室。核果卵圓形,斜生,長57毫米,密被柔毛,成熟時藍色,頂端宿存萼裂片向內。花期為4月,果期為8月。
4.6棲息地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m以下的丘陵、山坡和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省、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4.7栽培的生物學特性適宜在輕度山坡林或陰處環境中栽培。土壤應該是疏松潮濕的沙土。
栽培技術使用種子和根來繁殖。種子繁殖在春天播種,大約2周後在潮濕的土壤上可以出苗。分株繁殖:在老根發芽前把整株挖出來。把它分成幾塊,然後逐根種植。
4.8性狀鑒定葉片大多皺縮破碎。它們是綠色或黃綠色的。完整葉片展平後呈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7cm,寬25cm。頂端尖或短,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細鋸齒,上面有柔毛。中脈凹在上面,兩邊各有47條側脈。嫩枝、葉柄和葉背都起皺發黃。樹葉是紙質的。氣微,味苦,毒少。
4.9性味苦;爽;小毒
4.10經絡胃經;大腸經絡
4.11有清熱利濕的作用;排毒;止血生肌。治腹瀉;潰瘍腫脹,外傷出血;燒傷;潰瘍
4.12華山礬用法用量:鮮15 ~ 30g,搗碎取汁。外用:適量,搗實;或者打磨修整。
4.13各種博覽會1。南寧醫學年鑒:敷毒潰瘍。
2.《江西民間草藥驗方》:清濕熱,止血止瀉。外用收水生肌斂瘡。
4.14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