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術後的護理。因為很多媽媽害怕分娩的痛苦,所以選擇剖宮產,但是剖宮產後需要及時護理。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剖宮產術後護理的相關資料。讓我們來看看。
剖宮產術後護理1 1,室內環境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環境安靜,通風良好,但產婦不能逆風直吹,產後多汗。保持身體清潔,穿寬大的衣服,選擇柔軟的棉質面料,勤換內衣和床單,但要預防感冒。
2.休息
手術結束後,取下枕頭,平躺6小時,然後改為半坐位,下床活動24小時。早期運動可以增強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促進人體代謝的調節,有利於產婦身體的恢復,惡露的排出,子宮的復舊和腹盆腔肌張力的恢復,胃腸功能,腸道蠕動的增加,術後並發癥的預防,排便困難,靜脈栓塞的避免或減少。
3.規定飲食
產後飲食調理很重要。女性壹方面需要營養來補充懷孕和分娩的消耗,另壹方面也需要母乳餵養孩子。根據生理需要,合理安排各種營養素的攝入。術後6小時可給予流質飲食,1天後可改為半流質飲食和普通飲食。為了促進傷口愈合和身體恢復,宜吃高蛋白、高維生素、營養豐富的飲食,而不要吃過分油膩、辛辣、生冷的東西。
4.監測生命體征
術後立即回病房測量血壓和脈搏的變化,每天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如有異常,查明原因,及時處理。
剖宮產術後的護理2剖宮產術後的護理套路有哪些?
剖宮產術後常規護理如下:回到病房後,去枕平躺6小時,6小時後翻身;每半小時測壹次脈搏和血壓,穩定後每天換兩次;禁食6小時後,可以輸入液體(忌牛奶、豆漿);保持輸液和導尿管通暢;會陰護理每天壹次,直到拔除導尿管的那壹天。
如果是全麻,按照全麻後的常規護理。
避免腹部脹氣,術後采用側臥位,註意休息,術後留導尿管排尿,但術後兩天需要自行排尿,避免尿道感染。保持陰道清潔幹燥,盡量下床走動。
觀察子宮收縮、惡露、尿量、尿色,如有異常通知醫生。術後24小時內檢查切口是否有血液和液體滲漏。敷料是否幹燥。
剖宮產術後的護理措施
1,保持外陰和腹部切口清潔。
剛做完手術,盡量避免傷口接觸水,洗澡時要選擇擦拭身體的方法。展示是絕對要避免的。特別是惡露排出前壹定要禁止盆浴;每天清洗外陰1-2次,註意不要讓臟水進入陰道;如果傷口紅腫熱痛,不要隨意擠壓塗抹,要及時就醫,避免傷口感染揮之不去,讓整個產假都“浸泡”在傷口處理中。
2,大量的水。
多喝水有助於孕婦拍下體內贓物,同時也是預防產婦便秘的有效措施。
3.產後註意排尿
剖宮產前,醫生要在剖宮產前放置導尿管。術後24-48小時,馬嘴藥物影響消失,膀胱肌肉恢復排尿功能。此時可以拔出導尿管,只要有排尿的感覺,就要努力自行排尿,減少留置導尿管時間過長引起尿路細菌感染的風險。
4.護理傷口
手術後好好護理妳的傷口,以防感染。盡量不要大動作,因為劇烈運動可能會使傷口裂開。即使咳嗽或大笑時,也要用手按住傷口或用枕頭壓住肚子,疼痛就會減輕。如果發現有發熱、紅腫的跡象,要馬上去看醫生。
5.仔細觀察惡露
惡露不絕是判斷身體是否恢復的重要參考。壹般產後會出現很多陰道分泌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惡露的數量會減少。顏色要從鮮紅色逐漸變成粉紅色,然後是黃色和白色。仔細排查惡露是剖腹產女性的必要功課。如果發現惡露異常,要馬上去看醫生。
6.術後多翻身。
剖腹產總會有麻醉的藥物,麻醉的藥物會抑制腸道蠕動,引起不同程度的脹氣,從而引起腹脹。因此,產後宜多做翻身動作,促進癱瘓的腸肌蠕動功能早日恢復,使腸內氣體盡快排出。12小時手術後,可以泡壹些番瀉葉水,幫助緩解腹脹。
剖宮產後的護理是每個新媽媽必須經歷的事情之壹。護理不好會給她的身體帶來很多後遺癥。所以媽媽們壹定要註意產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