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幾種棕櫚樹幹內所貯碳水化合物制做的食用澱粉。主要原料是Metroxylon rumphii和西谷椰子M.sagu兩種原產印度尼西亞羣島的西米棕櫚。西米棕櫚生長在低漥沼澤地,通常高9米,幹粗。15年成熟後長出壹花穗,莖髓充滿澱粉。當果實形成和成熟時,便吸收澱粉,使莖幹中空。樹在果熟後死去。栽培的西米棕櫚在花穗出現時砍斷劈開,取出含澱粉的髓磨成粉,加水在濾器上方揉捏濾去木質纖維,洗滌數次後即得西米粉,在當地食用。外運的西米是加水調成糊狀,而後搓磨通過篩子,制成顆粒,根據顆粒大小分為珍珠西米或彈丸西米。西米幾乎是純澱粉,含88%的碳水化合物、0.5%的蛋白質、少量脂肪及微量維生素B族。在太平洋西南地區,西米是主要食物,用其粗粉做湯、糕餅和布丁。在世界各地,主要的食用方法是制布丁或醬汁增稠劑。紡織工業上用作挺硬劑。在印度尼西亞婆羅洲塞蘭島,西米棕櫚林面積極大。婆羅洲所產西米大量輸入歐洲,由於需求量日益增加,種植面積也在擴大。其他作為西米來源的印度尼西亞棕櫚有桄榔Arenga pinnata、酒假桄榔Caryota urens和菜棕Coryphaumbraculifera。南美產西米的兩種棕櫚是Mauritia flexuosa和Guilielma gasipaes。
現在市場上賣的,多是混合了大量澱粉粉物質的。
外表是白色的小球球,嗯,比較像烏雞白鳳丸,就是沒他們那麽亮罷了。
做法是:拿大量的水泡,泡大後倒進滾開的開水中煮,邊煮邊攪合,看大部分都只留點白核的時候關火,蓋上蓋子悶就可以了,悶到沒有白核的時候,倒進冷水裏沖,然後就可以吃了。
可以和咖啡、橙汁等等壹起喝
制作指導
西米露的制作方法:
1、把西米放進清水裏洗浸幹凈;
2、把壹鍋水煮沸,把西米放進煮沸的水裏;(註意:要壹邊煮壹邊用勺子攪拌,否則西米會粘鍋底)
3、煮到西米半透明,然後把西米和熱水隔開;
4、再煮壹鍋沸水,把剛才煮到半透明隔好水的西米再放到沸水裏煮;
5、壹直煮到全部透明,把沸水都倒去。
相關人群:
壹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體質虛弱、產後病後恢復期、消化不良、神疲乏力之人食用;適宜廢氣虛、肺結核、肺痿咳嗽者食用。
2.患有糖尿病者忌食。
食療作用
西米性溫、味甘;
健脾、補肺、化痰。
其他相關
《藥海本草》:主補虛冷,消食。
《柑園小識》: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西谷椰樹,主要產在亞熱帶地區,屬棕櫚科常綠喬木,成株高約10-20米,葉子像羽毛般的椰樹葉,在東南亞壹帶多有種植。所以在市場上出售的西米包裝袋上常有“正宗泰國進口”的字樣,這其實是在提醒大家,這樣的西米品質優良,實屬上乘。
西米有大有小,現在市場上經常見到的是稍微偏小的那壹種。其實,大粒西米也是很常用的壹種原料,只是大家往往不認為它們是西米罷了,比如說珍珠奶茶,裏面壹粒粒的“珍珠”也是西米的壹種。現在還有各種味型的“珍珠”,比如巧克力或是各種水果味道的,都是因為裏面添加了其它的薏仁(拉丁Semen Coicis英文名Coix Seed)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實、薏珠子、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薏仁又是壹種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對脫屑、痤瘡、皸裂、皮膚粗糙等都有良好療效。
薏仁(拉丁Semen Coicis英文名Coix Seed)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實、薏珠子、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薏仁又是壹種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對脫屑、痤瘡、皸裂、皮膚粗糙等都有良好療效。
薏米是補身藥用佳品。據醫藥部門化驗分析,薏米含蛋白質16.2%,脂肪4.6%,碳水化合物79.2%。冬天用薏米燉豬腳、排骨和雞,是壹種滋補食品。夏天用薏米煮粥或作冷飲冰薏米,又是很好的消暑健身的清補劑。薏米的種仁和根又能入藥治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薏米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去風勝濕。炊飯食,治冷氣。煎飲,利小便熱淋。"近年來,大量的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薏米還是壹種抗癌藥物,初步鑒定,它對癌癥的治抑率可達35%以上。難怪桂林地區有首民謠這樣唱道:"薏米勝過靈芝草,藥用營養價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壽,返老還童立功勞。"
編輯本段科屬
禾本科薏苡屬
編輯本段形態描述
栽培為壹年生草本。稈直立,高1~1.5米,約有10節。葉鞘光滑,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質硬,長約1毫米;葉片線狀披針形,長達30厘米,寬 1.5~3厘米。總狀花序,腋生成束,長6~10厘米,直立或下垂,具總柄;雌小穗位於花序的下部,長7~9毫米,外包以念珠狀總苞,小穗和總苞等長,能育小穗第壹穎下部膜質,上部厚紙質,先端鈍,具10數脈;第二穎船形,被包於第壹穎內,先端厚紙質,漸尖;第壹小花僅具外稃,較穎略短,先端質較厚而漸尖;第二稃稍短於第壹外稃,具3脈;內稃與外稃相似而較小;雄蕊3枚,退化,微小;雌蕊具長花柱,柱頭分離,伸出總苞;退化雌小穗2個,圓柱狀,並列於能育小穗的壹側,頂部突出於總苞;雄小穗常3個著生於壹節,其中壹個無柄,長 6~7毫米,穎革質,第壹穎扁平,兩側內折成脊,先端鈍,具多條脈;第二穎船形,具多數脈;內含2小花,外稃和內稃都是薄膜質;每小花含雄蕊3個;有柄小穗和無柄小穗相似,但較小或更退化。果實成熟時,總苞堅硬具琺瑯質,卵形或卵狀球形,內包穎果;穎果,長約5毫米。花、果期7~10月。
編輯本段生態環境
喜生於濕潤地區,但能耐澇耐旱。我國各地均有栽培。長江以南各地有野生。生於屋旁、荒野、河邊、溪澗或陰濕山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