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有錢的人多,有錢愛裝B的也多,北方俗稱“裝B犯”。他們進了茶店問的都是:“有老茶嗎?”“陳皮有20年的嗎?”妳若是說沒有,他會壹臉不屑的樣子……我壹般遇到這種人,都是直接給請出去,生怕糟蹋了我壹杯好茶。但像我這樣不懂禮貌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老板會壹臉慚愧的敬茶倒水繼續熱情招待,以期他能被感化後降低標準,買點年份低的產品,還有壹些老板會面不改色的說:“當然有啦!”隨後翻箱倒櫃的拿出視若珍寶的“老茶、老皮”,如數家珍的講解壹番,最終皆大歡喜——老板狠賺了壹筆,裝B犯的虛榮心也獲得極大的滿足……
今年當二紅皮制作過後,我的合作夥伴拿出兩天時間去到村裏,憑借著土生土長的優勢,在民間尋訪老陳皮,1992年的找到15張(約70克),2003年的200多克,2013年的100克……反正加壹起也就500克左右,可見,老陳皮在東甲這樣的核心產區,民間的存量也是極為稀少的。
那既然這樣,為什麽市場上依然充斥著大量的十幾二十幾年的“老陳皮”呢?並且要品牌有品牌,要包裝有包裝,要資質有資質呢?我無法確切的回答這麽深奧的問題,我只能舉例說明壹下——長生生物什麽都有,但就是沒有真疫苗!
如今,人心是浮躁的,金錢是萬能的,浮躁的心+萬能的錢=壹切皆有可能!但也等於壹切皆可造假!
存壹點新陳皮,當新陳皮擺在妳面前時,即便妳是色盲色弱,也能看出它是否有斑是否有黴變是否輕薄和幹燥;妳也可以嗅壹嗅,聞到的應該是清新的果香而不是刺鼻的果臭,更不會有消毒水的氣味;妳也可以泡上壹張,甜絲絲的味道中有那麽壹點點苦,湯色黃綠(青皮)或黃亮(大紅皮和二紅皮),持續沖泡中味道漸漸變淡顏色漸漸變淺……這樣壹來,妳就敢確定它基本是“廣陳皮”了。
當年的陳皮不能馬上使用,起碼要等上壹年的時間才能煮水煲湯,更需要等待三年才能稱之為陳皮,讓它由寒性轉為平性再轉溫性,讓它自然陳化後營養和藥性逐步增大,讓它的收藏價值隨著年份的增長而增長……
最後要鄭重說明的是:陳皮是老祖宗的聰明智慧所創造的,任何工藝上的改變都可視為利益的驅使,陳皮就是要古法炮制遵循傳統,追隨著時節的設定和陽光的出沒,來不得半點“改良”。我們的祖先曾經給我們留下許多豐富遺產,如今很多已蕩然無存,正是因為我們這些自以為“聰明”的後人,在不斷的“改良”中逐步給斷送掉了!
讓我們精心照料好手裏的陳皮,每年讓它接受兩次以上陽光的沐浴後(春季和秋季)蜜蜂起來,靜待它和我們壹起慢慢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