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武漢的人愛吃愛玩,這是真的,哈哈。畢竟邊走邊吃也是湖北人的獨創。就美食來說,什麽萬松園、糧道街,還有江漢路、水塔街,犄角旮旯都給妳盤的明明白白的。只要好吃,那真是上天入地都要找到它。武漢還被香港“食神”蔡瀾冠以“早餐之都”的名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在武漢旅遊,有哪些必吃的美食吧。
1.熱幹面在外地人眼中,熱幹面儼然已經成為武漢美食的壹張響亮名片。
武漢的熱幹面不同於涼面,也不同於湯面。這是勁道十足的面條,淋上芝麻醬、香油和辣椒油,攪拌攪拌。使每根面條上的醬汁剛剛好,油潤順滑,壹口就嗦進了嘴裏。芝麻的香味在嘴裏迸裂開來,濃郁的香氣已經讓整個人的腦瓜子都暈了,醉了。
武漢的每壹家熱幹面,醬汁口味都有些不同,早晨起來來壹碗熱幹面,就是這座城市最獨特的問候方式。
2.糊湯粉糊湯粉,被譽為“武漢人的羊肉泡饃”。
千湖之省,百湖之市,武漢的早餐裏自然不能少了魚。鮮活的小魚熬成糊湯,加上稻米熬出的米粉,撒上小蔥、蝦皮、胡椒、蔥花、辣蘿蔔。武漢的過早,沒有比這個更鮮的。
在武漢人眼裏,糊湯粉壹定要與油條搭配著來吃。把油條浸在湯裏,那種鮮香和酥軟的口感,就是對清早老武漢人的壹種饋贈。
3.燒麥武漢的過早文化裏有壹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那就是油多、抗餓,燒麥算是其中的代表。
燒麥裏面有糯米、肉粒、香菇?吃起來夠鮮嫩,入口瞬間還帶有濃郁的胡椒味,高湯濃郁入味,加以每壹口的皮薄軟嫩,味道著實鮮美。
4.雞冠餃雞冠餃不是餃子,只是因為形如雞冠、餃子而得名。老配方的雞冠餃由老面制成,將面團揪成小劑子,輕輕壹按壓,挑起壹大團肉餡,壹對折,餃子的雛形便已初現。再用雙手鋪平,慢慢拉大,放進翻滾得正旺的油鍋,只等它由白白胖胖慢慢變成壹抹金黃油亮。
吃起來外表酥脆油潤,裏面的餡也是不油不膩,味道也是剛剛好。
5.面窩面窩在武漢人心中的地位,絲毫不亞於熱幹面。壹個優秀的面窩,必須是外圍薄脆,內裏松軟蓬松,還留有余香,不油膩。
6.油香油香是老武漢街頭最地道的小吃,因油香撲鼻而得名。
油香壹定要趁熱吃,外皮炸得金黃,蜜糖流心餡香。黃燦燦的油香燙手又燙嘴,卻是許多“武漢伢”的兒時記憶。
7.糯米雞和廣東荷葉糯米雞完全不同,武漢傳統糯米雞,要將珍珠糯米用木甑蒸熟,再和五花肉、香菇、幹子混合搓成拳頭大的球。然後裹上面粉入油鍋炸至金黃,炸好後的糯米雞外表金黃而凸凹不平,形似圓形刺球,壹個個金燦燦的,迎面撲來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咬上壹口,菌菇的鮮香和肉的綿香爭先恐後地飄出來,頓時感覺爽滑酥嫩、口感飽滿、回味悠長。
8.汽水包汽水包是地道的武漢小吃,用最傳統的老面,揪壹團搟成圓餅,裝上壹大坨餡料,捏攏揉搓,再去掉多余的面皮,根據不同的餡料用芝麻做上標記,壹個汽水包就做好了。
在鍋裏擺滿後就可以加入米漿開始煮了,鍋裏的水不超過包子的半身,蓋上鍋蓋等幾分鐘,騰騰熱氣和香味就從邊角冒出來了。
煮熟後等鍋裏差不多沒水了,就可以開始煎了,倒入壹瓢油,鍋裏立馬滋滋響,升騰著撲鼻的香味竄入大街小巷。
老牌的汽水包,汽水足,粉條和糯米餡是特色。包子皮外頭香酥脆口,餡料松軟透氣,入口酥脆。
9.歡喜坨歡喜坨在武漢已有悠久的歷史。歡喜坨形如核桃,外酥內軟,甜而不膩。“歡喜坨”也叫“麻圓”,剛從鍋裏撈出來的歡喜坨,圓圓的像球,只輕輕用筷子壹夾,它立馬就泄了氣。
10.三鮮豆皮要說武漢“過早”最能填飽人肚子的,還數豆皮。三鮮豆皮以餡中有鮮肉、鮮蛋、鮮蝦(或鮮肉、鮮菇和鮮筍)而得名,吃起來香酥嫩脆,咬上壹口,就忘不了這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