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是壹種常用中藥,又名將軍、川軍、錦。它是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黃、大黃西夏或藥用大黃的根和根莖。大黃性寒,味苦。可分為脾經、胃經、大腸經、肝經、心經,具有瀉熱瀉火、涼血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傳統上,大黃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泄瀉、濕熱黃疸、血熱嘔吐、咽喉腫痛、癰腫疔瘡、瘀血閉經、跌打損傷、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等。
《神農本草經》說:
大黃治瘀血、血瘀、寒熱、破脘痞塊、留食、清胃、推陳出新、疏谷、調理中餐、安神五臟。?大黃雖然以攻瀉聞名,但被稱為?將軍?,但它的實際用途非常廣泛。在現有的清官病歷中,大黃的用量在所有藥物中排第十位。宣彤皇帝溥儀6歲時,因食欲不振而出現惡心、腹痛、手掌發熱等癥狀。醫生用熟大黃和其他藥物治療他,很快就治好了他。年逾古稀的慈禧太後,曾患肝胃積熱,服用酒制大黃等藥物後痊愈。此外,清朝很多皇帝還經常用大黃泡茶,預防和治療疾病。這是因為大黃有瀉下作用,也有收斂止瀉作用。雖然可以增加排便次數,但不會導致脫水,也不會因為苦寒而影響胃腸道的功能。而且大黃如果長期煎服,其瀉下作用可降低。
從現代藥理研究結果看,大黃具有收斂、止血、解痙、利膽、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蟲、抗腫瘤、降血壓等作用。根據大黃的這些作用,臨床上人們主要用它來治療以下疾病:
可用於治療蛔蟲性腸梗阻;
取大黃20克,花椒10克,香油10克。先將花椒放入香油中加熱,再放入大黃,然後離火,冷卻去渣,分兩次服用。患者服藥後3小時左右開始排氣,之後腹痛會減輕。連續服用可使蛔蟲隨糞便排出體外。
可用於治療麻痹性腸梗阻;
取大黃、芒硝10g,厚樸、枳殼6g,冰片3g。將藥* * *研成細粉,用藿香正氣水調成糊狀,敷在臍部,用紗布覆蓋,用膠帶固定,再用熱水袋敷在上面。每天換壹次敷料。
可用於治療兒童中毒性腸麻痹。
生大黃用50-100毫升開水浸泡,用烘幹至37攝氏度左右的浸液給小兒灌腸(保持10-20分鐘),每日2-3次。大黃每次用量可根據患者年齡確定:0歲以下兒童5-10g;1?3歲兒童用10 ~ 15g;3-6歲兒童使用15-20g;6-12歲兒童使用20-30g。
可用於治療腸癰;
取大黃30克、芒硝30克、大蒜20克、鮮敗醬草50克、鮮紫花地丁40克。將藥* * *搗成泥,外敷麥克白穴(闌尾),每日換藥壹次。
可用於治療胃脹氣;
將大黃50克研成細粉,用醋調成糊狀,外敷雙側湧泉穴,每次2小時,必要時每日2-3次。患者壹般在塗抹壹小時後會有腸道蠕動和排氣。
可用於治療癰、腫、癤;
取大黃粉15g(局部有膿可加皂角刺粉10g),與蛋清混合外敷患處,每日換藥壹次。
可用於治療燙傷;
取生大黃粉30克,煉好後將蛋黃與大黃粉混合,敷於患處,每日換藥壹次。
可治療脈管炎;
取大黃60克、芒硝60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露蜂房20克、透骨草20克、紫花地丁30克。將藥物研成細末,用豬油調和後塗於患處,早晚各壹次。
可以治療燒傷:
將大黃浸泡在95%酒精中(按1: 4的比例),半個月後將浸液過濾,裝入無菌噴霧器中,噴於燒傷創面,每日4 ~ 5次。
目前,日本學者已從大黃中分離出120多種成分。澳大利亞人已經開始用大黃和三七片治療肥胖;比利時人在咖啡中加入大黃減肥;德國、瑞士等國也將大黃作為糖果、餅幹的輔料。大黃國際研討會已經舉辦了兩次。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人們對大黃研究開發的深入,大黃以味著稱。將軍?會更加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