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要怎麽建
大棚的結構類型很多,也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如果按建築材料可分為竹木結構、竹木水泥混合結構、鋼架結構、裝配式鋼管結構等。 大棚的建造規格主要考慮有足夠的強度,同時有利於保溫、降溫(通風),有利於操作管理,且又要降低建造的成本。所以各地應根據各自的氣候特點、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建造大棚。我國由南到北,溫度逐漸變低,保溫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由北向南通風降溫的矛盾越來越重要,所以大棚的面積大小由南向北有逐漸增大的趨勢。如華北等地生產中常見的大棚壹般跨度在8-12米,長度在40-60米,高度與跨度之比為1:4或1:5,壹個棚的面積壹般在0.5-1畝,面積以1畝的大棚居多,有鋼架結構、竹木結構、竹木水泥混合結構和裝配式大棚;黃淮流域壹般面積不超過1畝,跨度常在6-8米;長江中下遊地區每個大棚面積在0.3畝左右。大棚壹般為南北延長,南偏西15°。南北延長有利於增加抗風能力和光照分布均勻。 (1)竹木結構大棚 這種大棚的棚架用料主要是竹木,取材方便,施工簡單,造價低。雖然是壹種較原始的建造形式,但由於成本低,建造方便,在許多資金不足的新菜區仍受歡迎,在我國大棚生產中仍占有較大的面積。這種結構大棚的缺點是竹木易腐朽,壹般只能用幾年,同時大棚內立柱多,遮蔭面大,不便於操作和管理。這種大棚跨度壹般在10-15米,長30-60米,中間高1.8-2.0米,兩側肩高1.1-1.5米。 竹木結構大棚是由立柱、拱桿、拉桿、壓桿組成大棚的骨架。竹木結構立柱直徑以5-8厘米為宜,立柱基部要用磚、石或混凝土墩做柱腳石,立柱埋置深度50厘米左右。從橫斷面看有4-8排立柱,柱間距離2-3米,柱頂用竹竿連成拱形。目前生產中常見的是6排立柱。如果壹棟大棚寬15米,中柱2排,間隔2米,腰柱2排,腰柱與中柱間距2.75米,邊柱2排,邊柱與腰柱間隔2.75米。橫向立柱上用拱桿連接呈自然拱形,拱桿兩端插入地下,深30厘米以上,拱桿是支撐塑料膜的骨架,壹般用直徑4厘米的竹竿。從大棚縱斷面看,立柱之間距離為1-1.2米(即為拱桿的間距)。縱向每排立柱再用拉桿把立柱連接起來,對大棚骨架整體起到加固作用,壹般用直徑5-6厘米的竹竿或木桿作拉桿。拱架上覆蓋塑料薄膜,並拉緊,膜四周埋入土中深約30厘米以上。在兩拱桿間用8號鐵絲或專用壓膜線壓住薄膜,鐵絲兩頭固定在地錨上。為增加大棚的使用壽命,可將立柱的腿塗上柏油或改成水泥墩。 為了克服普通竹木結構大棚的缺點,生產中采用懸梁吊柱的方法,可減少棚的立柱約l/2-3/4。即縱向立柱間距加大2-3倍,壹般隔2個拱桿設壹排立柱,不設立柱的拱桿在拉桿處設壹20-30厘米長的懸柱(吊柱、小支柱)支撐拱桿。這種方法不僅節省用料,減少遮蔭,而且有利於操作管理。 (2)竹木水泥混合結構大棚 為克服上述純竹木結構大棚的缺點,將木桿立柱改為斷面50平方厘米粗的水泥立柱,並改為懸梁吊柱。所以這種棚支撐力加大,用料減少,遮蔭也減少,有利於延長使用壽命,便於操作。 (3)水泥結構大棚 為克服竹木結構易腐朽和鋼筋易生銹的不足,可用彎曲的水泥柱作拱桿,造價低,較堅固,不易變形,壽命較長。在預制弧形彎曲水泥柱時,其柱內橫斷面上鋼筋應呈三角形排列,以便水泥柱上彎曲部位承受較大面積的壓力而不致斷裂。這種結構,棚內壹般是無柱的,有利於提高土地利用率,便於操作管理。 (4)鋼架無立柱大棚 這種類型大棚在華北等地較普遍。主要用壹定粗度的鋼筋或鋼管作拱架和拉桿。壹般棚跨度10-16米,長50-60米,高2-2.5米,棚內無立柱,遮蔭少,便於操作和管理,小型機械可在棚內操作。 (5)裝配式鋼管大棚 架材主要是鍍鋅薄壁鋼管(內外熱鍍),經科學設計後,成批專門生產。我國有多個廠家生產不同跨度的裝配式大棚,使用者可根據各自的特點選購。但壹般成本較高。裝配式大棚各部件連接采用承插、螺釘或銷連接,可裝或拆,較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