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的鴻福幹鍋(安州大道1-1-1,菌中鍋70元,5人以下夠)
蘭家回民館(步行街)
鮮米粉(早飯,東風大道中,休閑廣場)
綿陽的窩窩店包子、梓潼片粉、洪明小吃的燒麥、朝陽廠付記仔鰱(自作香辣醬特香)、安昌橋煙廠河邊白果雞、禦營垻豪巴特。到綿陽妳會樂不思蜀的,太安逸了。
著重推薦下廖排骨吧,他們是四川的老字號哈,主要賣鹵菜熟食涼菜啦,其中鹵菜最受歡迎哈,尤其是五香鹵排骨,建議妳去嘗嘗。要說小吃嘛,韓包子、總府街的賴湯元,荔枝巷的鐘水餃,長順街治德號的小籠蒸牛肉,耗子洞張鴨子,洞子口張老五涼粉,銅井巷素面等等葉兒耙、夫妻肺片也挺好的。
成都的著名小吃餐廳當屬“龍抄手”。以抄手為龍頭,聚成都所有名小吃於壹店。龍抄手制作精美,皮薄餡嫩,滋潤化渣,湯味渾香,名不虛傳。如果再來壹份白蜂糕、葉兒粑、玻璃燒麥、蛋烘糕、牛肉焦餅、川北涼粉、珍珠元子,會感到很愜意。不過請您記住,它可不是龍姓開設。創辦人是“濃花茶社”的幾個夥計,取其諧音及龍鳳成祥之意。成都的湯元遠近聞名。賴湯元有近百年的歷史,皮薄心香,有三不沾的特點:不沾碗,不沾筷子,不沾牙齒。黑芝麻雞油酥洗沙心子最為有名,吃時加上小碟白糖芝麻醬更是有滋有味,好香甜哦!
成都的擔擔面也很好。 擔擔面用紅油、花椒、鹹醬油、芽菜末、蔥花、味精、醋等作調米,加上碎肉,十分可口。
郭湯元的心子加進各種蜜餞,壹碗四個湯元,個個味道不同。嗯,還有香甜可口、油而不膩的“古月胡”三合泥,肉餡飽滿、鮮香無比的韓包子,酥脆香甜的鮮花餅,色白晶瑩的珍珠圓子,油茶、饊子、蒸蒸糕、麻花,發糕、馬蹄糕、糖油果子、“三大炮”、酸辣粉、涼粉、涼面、碗豆糕、肥腸粉、小籠包子……,還有成都的怪味雞塊、怪味兔丁、涼攔肚條,夫妻肺片。腌鹵制品有成都的“王胖鴨”、耗子洞的掛爐雞。
蛋烘糕 ,相傳清道光年間,成都文廟街石室書院旁壹位姓師的老漢從小孩辦“姑姑筵”中得到啟發,遂用雞蛋、發酵過的面粉加適量紅糖調勻,在平鍋上烘煎而成。因吃起來酥嫩爽口,口感特別好,遂成為名小吃。現在的蛋烘糕有白糖、紅糖拌和的,有蜂蜜調制的。烘烤時有的加進芝麻、核桃、花生仁、櫻桃等不同餡心;有的還夾進肉餡、萊餡,烘出鹹鮮味,蛋烘糕的品種愈加豐富。
鹵肉鍋魁
只是要吃到真正價廉物美的正宗原創,加上穿街串巷本身身處其中的樂趣,呵呵,是有時間在成都體驗的絕對建議,這本攻略也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對外地朋友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成都的朋友不斷的來更新與完善。
詳細介紹幾個我愛吃的。
韓包子
創始人韓文華。其特色是:花紋清晰,皮薄餡飽,松軟細嫩。制作要領是:發面加少許白糖和化豬油揉勻,使之細嫩松泡;肉餡取凈豬腿肉按肥四瘦六的比例剁成小顆粒,加上剁成茸的蝦仁和醬油、胡椒粉、花椒粉、雞汁等攪拌而成。包子上籠後用大火蒸至皺皮、有彈力時即可食用。老店店址:紅星南路(因擴寬道路,現暫已搬遷)。
郭湯圓
是成都與賴湯圓並駕齊驅的著名小吃,店鋪開業於本世紀40年代,其湯圓粉制作精細,酥香爽口;餡心品種豐富,尤以黑芝麻、洗沙等品種深受消費者喜愛。
店址:北大街。
古月胡三合泥
由成都九眼橋董樹山創制,後由古月胡甜食店經營。主要原料是糯米、大米、黑豆、芝麻,炒熟後磨成粉,然後將混合粉放人沸水鍋攪拌成糊狀坯料。吃時將三合泥坯料放人銅鍋內加化豬油、芝麻、花生仁粒、核桃仁粒、白糖等炒至酥香起鍋即成。其特點是香酥油潤、味甜不膩、滋潤爽口。若配紅、白茶佐食,則別有風味。
店址:順城街口。
賴湯圓
始創於1894年,壹位名叫賴源鑫的小販在成都沿街賣湯元為生,所做湯元皮薄,且細膩滋潤,心子有黑芝麻、白芝麻、花生仁、核桃、冰桔、洗沙(即豆沙)等10多種,香甜可口,日久而出名。後開店營業,並以“賴湯圓”為名。賴湯圓於1988年榮獲中自飲食行業優質產品“金鼎獎”,成為成都人最喜愛的名小吃。
店址:總府街25號。
龍抄手
創始於本世紀40年代,當時春熙路“濃花茶社”的張光武等幾位夥計商量合資開壹個抄手店,取店名時就諧“濃”宇音,也取“龍鳳呈樣”之意,定名為“龍抄手”。龍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餡嫩、湯鮮。抄手皮用的是特級面粉加少許配料,細搓慢揉,搟制成“薄如紙、細如綢”的半透明狀。肉餡細嫩滑爽,香醇可口。龍抄手的原湯是用雞、鴨和豬身上幾個部位肉,經猛燉慢煨而成。原湯又白、又濃、又香。(註:抄手即是北方的“餛飩”,廣東、廣西人叫“雲吞”)
店址:春熙路南段。
珍珠圓子
壹種糯米點心。創始人張光禮,原是成都名餐館“榮樂園”的白案廚師。他制作的壹種糯米蒸饃,表面安上壹粒櫻桃,好似壹顆彩色珍珠,因稱“珍珠圓子”。但現在的珍珠園子外皮上是壹層大圓糯米粒或西米粒,好似顆顆白色的珍珠。珍珠圓子的心子有豆沙、鮮肉、黑芝麻等多個品種。其特點是入口滋潤、糯米不粘牙、香甜不膩。
店址:東風路壹段。
鐘水餃
創始人鐘少自,原店名叫“協森茂”,20年代初設於荔枝巷,招牌名鐘水餃,又稱荔枝巷水餃。創始人為鐘氏三兄弟。經營的品種有紅油水餃和清湯水餃兩樣,以皮薄(10個水餃才50克)、料精(上等面粉、剔筋去皮的精選豬肉)、餡嫩(全靠加工時掌握好溫度、水分,肉餡細嫩化渣)、味鮮(全靠輔料和紅油、原湯)而著稱。鐘水餃與北方水餃的主要區別是全用豬肉餡,不加其它鮮萊,上桌時淋上特制的紅油,微甜帶鹹,兼有辛辣,風味獨特。其中紅油水餃色澤紅亮,微辣不燥,適合南北口味,倍受顧客青睞。
其實,雷康的母親做的餃子味道不比他差。成都的小吃首先是味道,不擺了……
店址:提督街。
川北涼粉
天府廣場附近的陜西街,應該還有成都特色的面食——崇州羊馬喳喳面,面條本身是自己機制而成,韌性非常好,在吃面時壹份十分可口的跳水泡菜,和面條上用豬肉炸制的喳喳,是其鮮明的特點,無論色澤還是口感都是非常的棒,小份三元大份五元,另外壹般吃喳喳面同時,會有點雪豆蹄花或則崇州三絕之壹的天主堂雞片,是四川拌菜裏的上佳名菜;
陳麻婆豆腐
在成都七中附近的怪味面也很好吃(有兩家連在壹起,壹個叫徐老八怪味面,另壹個就叫怪味面,兩家都很好吃)如果有人想去就問成都七中在那裏就可以了,大多數人都知道怎麽去七中(七中是成都最好的中學了)。
在成都茶店子那裏有壹個鋪蓋面(鋪蓋,就是被子的意思)那裏的面類似於面皮,很大,就像被子壹樣,但很好吃,有嚼勁,但有很軟,裏面還放了壹些豌豆,用堿弄過(不知具體怎麽做)所以豌豆的顏色是黃的,很糯,很軟但面的味道稍辣,怕辣的就可以要壹些清湯的,但沒有辣的好吃
最後是火鍋的介紹
火鍋是重慶碼頭上的苦力發明的壹鍋煮,到現在經過不斷的豐富與改良,已經呈現出非常多的口味和吃法,成都的火鍋更強調各種味道的中和,重慶火鍋則延續了重慶人的性格,燥辣幹脆;相比而言,重慶火鍋更註重麻辣本味,壹定是辣的酣暢淋漓,用牛油,味道更重;成都火鍋雖然絕大多數還是重慶人開的,但是也受到城市性格的影響,絕大多數用豬油,口感在麻辣的基礎上強調更多的其他口味;成都出名的火鍋有很多家,僅僅就有特色的幾家做介紹;
皇城老媽/耙子火鍋(耙子火鍋的老板就是壹位殘疾人,耙子,在四川話裏是指有腿部殘疾的意思,)等都是點菜制度為主的,是成都市最好的火鍋代表,底料醇厚,口感非常的舒服,各式菜品也保障新鮮精致,其在成都總店位於玉龍街,三個人大概200元以內可以吃的很舒服);
川王府火鍋/等,成都自助火鍋代表,自助菜品極其豐富,小吃糕點就有100多種,火鍋底料口感也十分不錯,場面非常巨大,應該可以同時供1000人同時進餐,是大家集體腐敗的好場合,每人不超過40元,酒水另計(有些免費提供酒水);川王府地址(壹環路東二段雙林路口)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妳。如果妳要是去四川旅遊的話,祝妳壹路順風,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