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生活隨筆|吃的是回憶壹壹外婆的熏青豆

生活隨筆|吃的是回憶壹壹外婆的熏青豆

熏青豆是我老家的特色小吃,流傳地域只是幾個鄉而已。九十月間,毛豆大量成熟。摘下豆結剝出豆肉後,趁新鮮倒入煮開了水的大鐵鍋中焯水。撒入些許精鹽,它既可提鮮,又能使豆色更生青碧綠。待豆子轉色,撈出晾幹後,平鋪在鐵篩裏。竈膛裏架起大塊的木炭,火頭無需太旺,隱隱發紅的炭火最佳,而且必須保證無煙,否則煙味會影響豆子的口感。

將篩子擱到撤去鐵鍋的竈眼上,然後不時翻動篩中的豆,直至豆皮皺縮,清香四溢,便算烘好。倒入竹籃晾爽,接著烘第二篩?

熏青豆保存不當,壹段時間後就會回軟變味。以前老家人的保存妙招是:將熏青豆裝入紗布縫制的袋子裏,放入底部擱了石灰的甏中,封緊甏口,如此放上壹年半載,熏豆仍色澤如新不會壞掉。只是水分被石灰完全吸收,咬上去嘎嘣嘎嘣的。但用來泡茶,經水浸潤後豆子的口感無所影響。現在冰箱替代了石灰甏,將熏青豆放在冰箱速凍室,即使數月之後拿岀來,放在常溫下幾小時後,味道仍如剛剛出篩時壹樣。

老家人家如果有稀客忽然到來而端不出壹杯熏豆茶,主家往往會有禮數不周的歉意,赧然地說上壹句:"啊呀,不好意思了,熏豆茶都沒有泡給妳喝。"考究壹些的人家,還會在熏青豆中拌入炒熟的白芝麻、自腌的陳皮絲和胡蘿蔔丁等。杯中茶水,色彩豐富,五味交融,養眼,潤喉,開胃。

熏青豆幹吃,回味無窮。撮幾粒放入口中,細細嚼慢慢咽篤悠悠體味那淡淡的鹹絲絲的甜微微的香,那份享用食物的樂滋滋,大約與蘇曼殊隨時掏出壹顆盛放在衣袋裏的五香豆來嚼壹嚼差不多。將熏青豆拌以鮮醬油當下粥菜,那風味絕對不輸醬菜不輸腐乳不輸肉松不輸花生米。

老家的女人大都會烘熏青豆,但我總覺得所吃過的熏青豆中,要數外婆烘的味道最好。

外婆烘豆,選料極為講究。毛豆如果太嫩,烘出來的豆沒有嚼勁;太老,則嚼之太硬。外婆常選八分飽滿的豆結,剝出來的毛豆不嫩也不老,烘出來的豆粒粒相似如碧玉壹般,口感不鹹不淡軟硬適中。烘豆是件需要耐心的活,烘壹篩子豆,往往得花二三個小時,稍有疏忽,豆就會外焦裏不熟。但外婆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拆爛汙現象,因此東鄰西舍人家,常會請外婆去把關。

大約在我十來歲的時候,外婆為了貼補家用,做起了熏青豆買賣。每日清晨天麻麻亮,外婆把烘好的熏青豆裝進杭州籃,上面蓋了毛巾,到菜市場上去賣。賣完後再去買毛豆繼續第二天的生意。這壹切必須偷偷摸摸進行,因為這是投機倒把,是“資本主義尾巴”,壹旦被發現,必然被割掉!終於有壹次,外婆發動全家剝了壹天又烘了壹夜的熏青豆,被檢查人員毫不留情地連同籃子壹起扔進了砥定橋下的市河裏。

事過境遷,幾年後小鎮上開了家熏青豆收購店,收購以後銷往蘇州、上海。雖然此時外婆家生活已經好轉,舅舅在社辦廠當了技術員,舅媽成了土地工,表弟開起了日用品批發部,可是年近七旬的外婆又熱火朝天地烘起了熏青豆,整天樂呵呵自由自在地做著她的小生意。

某年秋天,市文藝屆壹些人士應邀去某國訪問時,將熏青豆作為家鄉特產饋贈給對方,對方吃過以後,連稱“好吃!好吃!”。我回家探望外婆,把這事說給她聽,年近八旬的外婆興奮地問道:“阿真咯?阿真咯?”仿佛這熏青豆是她親手烘的。

又是熏青豆上市的時節了。有很多年每到這個時候,外婆總會挑上壹包熏青豆差人給我送來。晚飯過後,抓上壹把放進透明的玻璃杯中,撒上些許龍井或白片,沖入滾開的水,豆如翡翠在茶水中浮浮沈沈。喝著熏豆茶,看著電視聊著天,這樣的夜晚是有滋有味的。

掐指算來,外婆離開我已經十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