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池塘水源不方便的話,估計草魚畝產300 ~ 400斤,鰱魚畝產200 ~ 300斤,用增氧機比較好。
如果水源充足,可以排水灌溉,畝產約800-1000斤。
池塘養殖的特點是在同壹水體中多物種混養,即投餵壹定量的餌料,充分利用水體中的天然餌料,同時與水生生態系統相連接,發揮互補互利的作用。本著經濟合理的原則。所以能延續下來,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池塘養殖是以水為基礎,以養魚為核心,組織起來的生態經濟系統。包括:“水的綜合利用(水的立體利用)、生物結構的合理配置、經濟成分的優化組合。”從而使太陽能利用率、水面生產率、物質能量轉換收費率、廢棄物回收利用率都達到最佳效益。
魚種的合理搭配和放養是實現池塘生物結構合理配置的過程,也是提高池塘養殖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從提高養魚經濟效益的目標出發,重點是:品種、搭配、放養。
壹.多樣性
養殖品種檔次低,產量集中,魚貨滯銷,原材料(魚種、飼料、魚藥等)價格上漲。)導致養魚的經濟效益下降。因此,育種品種的選擇不容忽視。此外,還需要提高魚產品質量,實行反季節生產,優化傳統養殖結構。
2.相稱的
多品種混養是我國池塘養殖的重要特點之壹,也是提高池塘養殖魚類產量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之壹。
混養可以合理利用餌料資源和水資源,發揮養殖魚類之間的互利性,增產降本,取得更加可觀的經濟效益。這就是“水體的綜合利用,生物結構的合理配置,組合經濟成分的優化,實現良性循環。”重要的壹步。
在確定混養的品種和比例時,要根據魚類的生物學特性合理配置魚類,科學設計各種放養魚類的比例。
池塘中的天然餌料生物提供鰱魚、鱅魚等濾食性(食水魚)魚類的魚產量,上限約為400公斤。要大幅度提高魚產量,就要提高魚的放養比例(吃魚),提高飼料質量,加強增氧措施。
1.鰱鱅魚:鰱鱅魚的庫容在300kg/畝以上,鰱鱅魚的最佳比例為4 ~ 5∶1;
鰱鱅魚的貯量在200公斤/畝以上,鰱鱅魚的最佳比例為3∶1;
鰱鱅魚的蓄積量大於100 ~ 150公斤/畝,鰱鱅魚的最佳比例為2∶1。
2.鰱魚和鱅魚、羅非魚和白鯽:它們的混養比例取決於它們的過濾能力和攝食特性。鰱魚和鱅魚的過濾能力比羅非魚和白鯽強。但鰱魚和鱅魚的吞咽能力不如後者。因此,羅非魚和白鯽的放養比例應低於鰱魚和鱅魚,否則會抑制鰱魚和鱅魚的生長。鰱、鱅魚與羅非魚、白鯽的放養比例為2 ~ 3: 1。
3.草魚和鯉魚:這兩種魚的食性和棲息地不同。池塘使用的天然餌料也不同,但草魚吃人工餌料時搶食能力比鯉魚強,所以主草魚池塘可以少放鯉魚,充分利用底棲生物和人工殘餌。以養鯉魚為主的池塘,通常與草魚並不和諧。有水草的池塘,根據投放水草的畝數,可投放20~50條重約100克的草魚種,控制水草的過度生長。根據草魚成魚產量的不同,主要飼養草魚的池塘可飼養50~100種鯉魚。
4.黑鯡魚和鯉魚:都棲息在底層,食性也有壹定程度的重疊。以養青魚為主的池塘,只能投放少量鯉魚品種,每畝不超過50尾。壹般來說,鯡魚不養在主要養鯉魚的池塘裏。
5.鯉魚和鱅魚:這兩種魚的食性也有重疊,它們在同壹個池塘裏爭奪大型浮遊動物。因此,在主鯉池中投放較少的鱅魚,以有效利用小型浮遊動物,控制輪蟲的生物量,避免缺氧。但鱅魚的放養量只能控制在鯉魚的三分之壹,否則會抑制鯉魚的生長。
3.庫存數量的計算
壹般來說,放養密度與魚產量在壹定範圍內呈正相關;與泳池的規格負相關。當放養密度超過這個範圍時,魚的產量和出塘規格都會下降。
1.鯉魚:當年夏鯉魚種的放養密度壹般為500~600尾(混養畝產可達400~500公斤)。春鯉片的放養密度為每畝500片左右(混養產量可達每畝700~800斤)。池塘條件好、飼料質量高、好氧設備完善時,每畝放養量可達1000~1500(混養畝產可達1300~2000公斤)。
2.草魚:草魚的放養密度取決於計劃產量,壹般采用大、中、小混養(大草魚種500-700g/尾,中草魚種150-250g/尾,小草魚種20-50g/畝)。如每畝混養900~1000公斤,大規模草魚種80 ~ 100;中號120尾;小號200尾。
3.鰱魚和鱅魚的放養密度約為240~350尾。鰱魚和鱅魚的比例取決於鱅魚的規格。壹般鱅魚品種規格較大,可以放的比較合適。鰱魚和鱅魚的比例控制在10%~15%。但不應超過20%。
施肥是池塘養鰱鱅魚的主要方式,而鰱鱅魚只吃天然餌料,其畝產可達113~417公斤。300多斤,大部分都被輪子夾住了。
具體計算方法有很多,壹般采用計劃產量法。下面以畝產1000斤的池塘為例來說明放養量的計算方法。
第壹步:根據魚塘的條件確定池塘的魚負荷。合理分配各類魚的畝產量,確定池塘規格。
慕安產量1000 kg主要鯉魚放養模式計算表。
設計畝產量1000公斤;其中包括:
鰱魚:精選鰱魚的過濾特性凈化水質,充分利用水體天然餌料資源,不使用有機肥。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為了提高鰱魚的產量,設計不能太高。鰱魚畝產量設計為250斤;鰱魚畝產75公斤,鰱魚1公斤/尾;鰱魚大小2斤/尾;
彭澤鯽:主要考慮充分利用殘餌,提高產量。畝產量設計為20公斤。出池規格0.4公斤。
團頭魴:也考慮充分利用殘餌,不宜過高規劃,提高池塘產量。畝產量設計為10公斤。出池規格0.35公斤。
南方鮎:為了去除池中雜魚,減少浮頭。按照常規,可以放養少量的食肉猛魚。但是需要註意的是放養規格不能傷害放養的魚。畝產量設計為5公斤,池塘規格為1.5公斤。
主鯉:以不足產量計算。經計算,畝產640公斤,池塘規格為1.75公斤。
第二步:設計各種魚的放養成活率。
這裏主要考慮放養誤差和魚病造成的尾數損失。這個可以根據歷年的經驗來確定。但也不可小覷。
第三步:根據魚種的可獲得性和價格因素確定放養規格。然後電腦會自己計算。
第四步:參考以往經驗反復修改。讓它更合理。
放養規格可以根據增重倍數計算。但是,不容易把增重倍數設計得太大。如果設計過小,會增加量,增加備貨成本。
最後計算出每畝投入成本和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