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娘糕是壹種以面粉為主要原料的小吃。
中文名
九娘蛋糕
主要成分
面粉
分類
家常菜
某人的品味
甜點
位置
江蘇蘇州地方傳統名點
快的
航行
練習練習3營養價值
菜肴特色
九娘糕是江蘇省蘇州當地的傳統名點。是春季的時令小吃,外觀類似小月餅。面條是由清酒制成的。因為氣候的原因,往往只適合壹個季節售賣,最好的品嘗季節是清明節前後。九娘糕分為葷素兩種,品種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熱食發酵餅更佳,特點是甜、肥、軟而韌,油潤晶瑩,色澤鮮艷,口感鮮明。
九娘糕是春天的時令小吃。它的外觀類似於小月餅,它的面條是由清酒制成的。由於氣候原因,往往只適合壹個季節銷售,最佳品嘗季節在清明節前後。壹年只能吃到壹季的春天,蘇城代表了壹種時令小吃——九娘糕,口味最簡單,餡是豆沙。
九娘糕的由來
寒食節吃“九娘糕”(九娘糕)的由來。蘇州人吃九娘糕,據說始於元末。當時蘇州有個張士誠(1321年-1367年)。因為意外受傷,他帶著母親逃命。那時候是寒食節,無處乞討。他幾天沒吃東西了。他的老母親餓昏了,張士誠眼看自己要餓死,痛哭失聲。壹個老人看張士誠對母子很孝順,就用家裏僅有的幾個酒糟給他做了壹個餅,張士誠的母親終於得救了。
九娘蛋糕
幾年後,張士誠在蘇聯造反稱王,想起了當時的救命恩人。為了不忘此事,張士誠下令寒食節吃酒糟蹋餅,取名“救母餅”。後來張士誠被朱元璋活捉,在去應天府的路上自殺。當時沒人敢把餅叫“救母餅”,但蘇州人還是對張士誠很有好感,悄悄把“救母餅”改名為“九娘餅”。至今,蘇州人仍有春天吃“酒釀餅”的習俗。
發酵年糕是典型的蘇式春日食品,以蘇州當地的冬小麥和發酵大米為主要原料。酒善通經,可入藥,活血調經,散結消腫。蘇州著名老店童萬興做的酒糕最有名。
九娘糕分為葷素兩種,品種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熱食發酵餅更佳,特點是甜、肥、軟而韌,油潤晶瑩,色澤鮮艷,口感鮮明。
配料和原料
中筋面粉2杯,酒醅3湯匙,糖2湯匙,溫水3/4杯,紅豆沙225g。
工作方法
紀錄片《九娘糕》的制作過程充滿了酒香。
1.7萬次播放|01:39
1.先將酒醅、糖和溫水混合,然後倒入面粉中拌勻。慢慢倒入溫水,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濕布,發酵(4小時左右)。
2.當它膨脹到兩倍大時,揉成條狀,分成10等份。每壹片都裹上壹點豆沙,然後把它弄圓壓平。
3.鍋加熱,用紙巾抹壹點油,然後放下發酵好的餅,小火烤15分鐘左右,看到兩面金黃就可以拿出來了。
其他做法
餅皮:面粉、發酵谷物和糖。
肉餡:紅糖、面粉
練習:
1.在酒中加入溫水攪拌均勻,然後加入面粉中,邊加邊攪拌成雪花狀,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濕布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至兩倍大小。
2.取出面團揉勻,分成兩等份,再分成大小相等的小劑量。
3.取壹小劑,揉成圓形壓平,稍微卷成餅,就是原味發酵餅。蓋上保鮮膜,醒發30分鐘左右。
4.取壹小劑,搟薄成面團,裹上紅糖餡或豆沙、芝麻等其他喜歡的餡料,再搟成餅,蓋上保鮮膜,醒發30分鐘。
5.鍋燒熱後,加入少許油,轉小火,放入餅坯,蓋上鍋蓋煎至壹面微黃,翻面煎至另壹面微黃,加入半碗水,蓋上鍋蓋轉中火,待水瀝幹後,開蓋煎至兩面金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