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蹺板,蹺蹺板,奶奶家門口有好戲看。我邀請我的狗去劇院,但是我沒有得到任何吃的。我買了壹個帶屎的包子。
金鉤鉤鉤,銀鉤鉤,把妳的東西給我吃,把我的東西給妳吃,我們從小壹起長大,不然就是短命的家夥。
跟老婆說,洗腳,洗到太陽落山。妳抓不到他們,但妳抓不到壹點跛腳(這是我們小時候常說的話,現在想起來都想笑)。
大頭,大頭,不用擔心下雨,別人有傘,妳有大頭。
扁嘴奶奶走到石三街,想吃糯米飯,但是張不開嘴。
尾巴狗,跟著爸爸,爸爸吃麻花,妳吃爸爸的腳。
“蟹蟹哥,壹次壹殼……”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裏,我們是聽著童謠長大的。昨天我們聽了華星的<老昆明童謠>,沒完沒了,開心。
老昆明的兒歌歷史悠久。為了教兒歌,壹代又壹代的父母、爺爺、奶奶對兒孫傾註了大量的愛。訓練娃娃的語言,輔以簡單的動作,邊唱邊逗樂,寓教於樂的兒歌構成了老昆明天倫之樂的感人畫面。
老昆明的娃娃剛懂事的時候,大人們就愛牽著他們的兩只小手,用食指碰著食指,做著“打蟲子,蟲子飛”的動作,還甜甜地念著:“打蟲子,咬手,小雞飛,飛到後院去下蛋,拿給媽媽吃。”
傳說早在清朝的時候,昆明天天大旱,大人們都會動員城內外的小娃娃。他們三四十人壹組,五六十人壹組。大壹點的孩子扛著板凳龍,每個孩子手裏拿著壹炷香,沿街唱著:“小男孩又苦又傷心,苗都種不下去。祈求舊日大雨,風雨同來...!"哧溜壹聲,娃娃們都壹起在街上跪下,向天磕頭,然後成群結隊地往前走,如此循環往復。這樣,我們就可以祈求天降甘霖,保佑幼苗茁壯成長。於是,娃娃們也從大人那裏學會了看風雨的諺語:“雲朝東,雨化成風;雲朝南,如果下雨也不會持續太久;雲朝西,騎在蓑衣馬上;雲朝北,雨下到天黑。"
當兩個娃娃信誓旦旦要友好相處的時候,也克制了自己以後可能的反悔。於是,他們各自伸出小指頭,互相勾著,說:“金勾,銀勾,把妳的東西給我,把我的東西給妳,我們就從小到大,不然就是短命的家夥!”
老昆明的孩子對友誼的理解很簡單。當兩個朋友希望友誼地久天長時,他們沒有刻骨銘心的山盟海誓。而是拉著手壹起唱:“我們乖壹點,買只雞炒,妳吃雞胸肉和大屁股,我吃雞皮和跳蚤。”
哪個娃娃犯了錯,卻被別人舉報了父母或者老公,被打了或者罵了,那他就會詛咒“告密者”:“告訴老婆婆,洗腳,洗腳到太陽落山,滑下河去洗馬,她抓不住,抓個小拐杖。”
等小夥伴的頭變大了,他們會壹起對他喊:“大頭,大頭,別擔心下雨,別人有傘,妳有大頭!”"
哪個娃娃瘦壹點,他們就唱:“香棒頸橄欖頭,秧雞腳扁擔火盆口,銅頭鐵尾,腰格子豆腐渣。”
娃娃生氣不理人的時候,旁邊的娃娃會大聲念:“扁嘴奶奶,走到石三街想吃糯米飯,張不開嘴!”
誰要是肚子疼,就會爆發出壹陣喊聲:“肚子疼,找陳老師,他不在家,關上門生孩子!”"
誰要是被大眼睛的孩子得罪了,會被罵半天:“大眼睛,偷錢買零食,妳不給我吃,我告妳老母親,我買不到零食,我得了兩排坨,妳媽打妳,我樂得拍手!”
有人頭上有草或紙,他還不知道。有個娃娃幸災樂禍地讀著:“誰頭上有草,今明兩天倒糞草!”"
壹群孩子不想和壹個娃娃玩,孤兒卻堅持跟著大家,不想脫離群體。於是,娃娃們開始咆哮:“尾巴狗,跟著老頭,老頭吃麻花,妳吃老頭的腳!”
面對教堂裏的修女,可能是對外人的厭惡。老昆明的娃娃看不起他們。只要路過,娃娃們就會跟著尼姑們調侃:“外國老咪,外國老咪,吃壹筐屎拉壹滴!”"
當然,也有壹些倔強的孩子,讓人討厭,讓人頭疼。他們在極度無聊的時候,會對著路人大喊:“我是壹個老頭,真名叫張,是壹個胸平、脊柱凹、手大、褲襠大的胖女人。吃飯得吃幾桶飯,喝水得喝幾大桶。”
頑童還會跑進中藥店問:“早上打嗝會燒完嗎?”然而店家瞪了他壹眼,罵他:“只有白跑的小孩才玩。”
舊昆明社會不穩定,經常發生“抱娃娃”——拐賣兒童的事件,這在兒歌中也有體現:“東四街,西四街,李成街,壹排排。我媽說,小乖乖,年輕,別上街,背個娃娃把妳賣了。對我爸來說很奇怪,他不能錯過每天跑經紀人街。他自己走回去。”
還有人佩服農村人的吃苦耐勞精神:“農村人,來到城市,開著車走街串巷,賣菜菜,摘蘿蔔和蔬菜。媽媽說,大家都喜歡認真學習,只會吃,懶,多幹活,能幹,勤快的娃娃。”
老昆明的娃娃們最喜歡過節,因為那時候不用上學也能玩得開心,能吃到很少吃到的好東西,能穿上新衣服新帽子。同樣,關於節日的兒歌也讓他們朗朗上口。春節期間,他們最開心,因為他們又大了壹歲:“過年過年,門神對聯,穿上新衣服,過新年,煮‘呱呱’(昆明話:指好吃的熟肉),用白酒蒸年糕,祭神,拜父母,點壓歲錢,放鞭炮,過年!”
過去,過年的習俗是老昆明人生活中的壹件大事。這時候娃娃們趕緊來幫忙,發現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有壹首童謠是這樣唱的:“正月,獅子做龍燈;2月2日,老龍擡起了頭。三月三號。薺菜花賽牡丹:四月四日,四銅錘滑壹字;五月五日,五艘龍船漂鼓;6月6日,家家戶戶門前陽光紅綠;七月七日,七種水果甜如蜜。八月八日,巴亞西瓜賽新月;九月九日。九朵菊花泡老酒;10月10日,十個老人偷菜;冬天,家家戶戶聚集在曬衣籠周圍;十二月蠟,吃粥煮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