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寓意和象征
元宵節的寓意和象征,眾所周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壹,元宵節也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壹,相信大家都是從小到大只知道到了這個節日的時候吃元宵。那麽接下來元宵節的寓意和象征
元宵節的寓意和象征1元宵節的最根本的意義應該也與團圓有著比較直接的關系。
雖然我們都知道中秋節是中國人民團圓的壹個節日,但是元宵節的團圓與中秋節的團圓的意義是不壹樣的。
中秋節的團圓意思是讓家裏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要回來團圓壹下,這裏面包含著對家人的思念。
而元宵節的團圓卻是在春節剛剛過後,我們馬上要進入工作或者出遠門之前對家人的壹種美好祝福,所以這兩種團員有根本上的區別。
當然元宵節除了團圓之外,還有以下兩個意思:
1、***同享受美好生活
相信大家肯定聽說過鬧元宵這種說法,這種方法其實最主要的意思就是與家裏人***同享受美好生活的壹個意思,元宵節是正月十五,距離剛剛過去的春節時間非常臨近,所以這個時候***同享受美好生活的話也是包含著對美好生活的壹種向往,當然也更是我們中華民族壹種美好的傳統。
2、包含多種意思
湯圓雖然好吃,但我們過元宵節吃湯圓的時候,並不僅僅是為了好吃才吃湯圓的湯圓的意思包含著富足、美好、團圓、甜蜜等等人們的向往,所以每次吃湯圓的時候,我們與家裏人會向著這些美好的向往祈福祈福,我們在壹年當中能夠多多的親近這些美好的事物和事情,當然這並不是壹種迷信,而僅僅代表我們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當中最重要的節日之壹,這個節日帶給我們的歡樂是比較多的,而且基本上來說,過完元宵節的時候,我們就要各自在新的壹年當中踏上征程了,所以在過元宵節的時候,同樣也包含著我們對新的壹年裏面所要取得的美好成就的壹種追求和向往。
元宵節的寓意和象征21、元宵節吃“元宵”象征著家庭像月圓壹樣團圓, 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2、元宵節“送花燈”,“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壹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壹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舞獅子,象征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托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4、在元宵節的時候,人們通常也要放煙花,煙花象征著人們紅紅火火,財源滾滾。
5、元宵節楊枝插門,寓意著陽能的`生發。在古代還有壹種風俗,就是在上元節這壹天,將楊枝插在家家戶戶的門上,楊枝表示樹木春天生發的意思,“楊”和“陽”還是諧音,其義相同。人們用這樣的方式來迎接這如嬰兒般純正無私、天真無邪的陽能,並期待著天地間的陽能可以不斷生發,倚靠著它純正的能量,生發出萬事萬物,生長出五谷蔬菜,生長出樹木花草,以供人們使用,讓我們更好地養護與保全自己的生命。
元宵節的寓意和象征3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壹個重要節令。元宵觀燈的盛況,在中國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文裏,留下了眾多令人神往的記載。它以熱烈喜慶的民俗意蘊和團圓浪漫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歲時文化中大放異彩,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
正月十五是新年第壹個月圓之夜,此時壹元復始,大地回春,同時國人歷來重首尚新,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比如唐《兩京新記》雲:“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壹日以看燈,光若晝日。”同時,元宵節還突破了長安宵禁的限制,使得民眾社會娛樂空間和時間大大拓展。與此相對應的,是女性這壹歷來為禮教所束縛的群體,也暫時獲得自由,可以盡興參與到元宵節狂歡中。在唐朝,不僅平常深鎖宮闈的宮女們可以參加元宵節的盛裝遊樂,長安郊縣的少女少婦們,也可以在燈輪下踏歌三日夜,“歡樂之極,未始有之”。這狂歡喜慶的習俗,隨著明清市民社會的發展,不僅日趨極盛,還增加了舞獅子、鬧龍燈、猜燈謎等新的習俗。小說《鏡花緣》裏記載多九公在智佳國猜了壹個出典於《孟子》、謎面為“萬國鹹寧”的燈謎,謎底為“天下之民舉安”,可見元宵節還有祈求國泰民安的寓意。
說到祈福,這也是元宵節的壹個重要文化主題。清代蘇北地區,元宵夜要引火燒田,祈求豐收,童謠唱:“燈籠亮,火把紅,正月十五炸麻蟲,場邊田邊都炸到,炸得害蟲影無蹤。”陜西壹帶還有掛燈籠“照黑角”的習俗,寓意把家裏所有黑暗角落都照亮,以示驅邪納福。另外,清代廣東還有婦女元宵節祈子的習俗。
元宵節還是壹個充滿浪漫氣息的節日。有情人在元夕夜或初盟月下,或終成眷屬。前者有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裏所載的“東風夜放花千樹”,“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浪漫描寫。後者有《太平廣記》所記載的陳太子舍人徐德言與其妻樂昌公主,飽經世亂而忠貞不渝,最終破鏡重圓的溫暖故事。這些,都為元宵節註入了溫馨的文化氣息。
元宵節是中國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壹,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鼓舞和溫暖了我們千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中華兒女的***同精神家園,我們壹定要把它珍惜好、傳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