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壹說指徽州菜 ,壹說指安徽菜 ,是中國傳統的八大菜系之壹。是獨具壹格,自成壹體的著名菜系 。徽菜起源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明清,在清朝中、末期達到了鼎盛,徽菜是徽州六縣的地方特色,其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賦予徽菜獨有的味道,由於明清徽商的崛起,這種地方風味逐漸進入市肆,流傳於蘇、浙、贛、閩、滬、鄂以至長江中、下遊區域,具有廣泛的影響,明清時期壹度居於八大菜系之首。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安徽人愛吃的10大?另類徽菜?,外埠食客只能望而興嘆,無福消受。
1、虎皮毛豆腐
虎皮毛豆腐是以安徽省屯奚、休寧壹帶特產的毛豆腐(經特殊工藝制作而成,長有約3厘米長的白茸毛)炸制而成,是安徽省徽州壹帶非常馳名的傳統特色佳肴,屬於徽菜系-素食類,"虎皮毛豆腐"的做法是"毛豆腐"先入鍋煎炕至兩面黃,再加調味品燒燴,食用時蘸辣椒醬。此菜鮮醇爽口,氣味芳香,吃時別有壹番風味。據記載這道美食在明代就有制作,時至今日,這種制作方法壹直延續,本地人視為美味,不過對於外地食客而言,第壹次看見長了毛豆腐還真不敢下嘴,其實,這道美食並沒有異味,白毛只是白色菌絲。
2、腌鮮鱖魚
腌鮮鱖魚又稱屯溪臭桂魚。是徽州傳統風味名菜之壹,此菜香鮮透骨,魚肉酥爛,風味獨特,屯溪"臭桂魚"出了名。它同北京臭豆腐壹樣,"臭"是"鮮味"的代名詞,所以當地又叫"腌鮮桂魚",此菜成名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每至重陽節桂魚上市,人們都以壹嘗此魚。對於這股臭味,外埠食客只能望而興嘆,無福消受。
3、鳳燉牡丹
鳳燉牡丹是安徽省特色名菜,徽菜擅長燒、燉,作為傳統燉菜典型代表之壹。此菜系雞與豬肚同鍋,以小火細燉,湯色奶白濃厚,雞酥鮮而含汁,肚質軟爛而醇香。雞肉的藥用價值很大,民間有"濟世良藥"的美稱,在徽州與沿江江南壹帶不僅作為筵席大菜,而且是產婦常食的滋補佳品。好多外地食客第壹吃都吃不慣豬肚的味道,多次幾次就會習慣的。
4、清蒸鷹龜
清蒸鷹龜是壹道地方傳統名菜,屬於徽菜系,以鷹嘴龜、火腿、冰糖等為原料制成。龜與火腿***蒸,龜肉中的膠狀物質溶入腸中,與火腿之香濃味相交融,使湯汁奶白而濃稠,龜肉鮮嫩且散發異香,是徽州山區珍品菜肴,龜類對於好多人來說都不愛食用,好些外地食客愛買來龜放生,因此就沒有口福品嘗這道美食了。
5、雙脆鍋巴
雙脆鍋巴是壹道傳統的漢族名菜,屬於徽菜,其制作方法是把豬肚頭及鴨肫切花刀,放入香菇、筍、火腿片等湯中燒開,另將鍋巴在油中炸黃,澆湯而成。其味道鮮香美味,是本地人非常喜歡的壹道美食。好多人不愛吃鴨胗,主要受不了其味道。
6、清蒸石雞
清蒸石雞是安徽黃山特色傳統名菜,主要食材有石雞,水發木耳等,黃山石雞是棲息在山澗石縫中的壹種蛙類動物,乃黃山特產,以休寧縣大阜瀛所產的大阜瀛石雞最為著名,黃山石雞每只重五兩左右,腹乳白,背黑有條紋,因肉味鮮美,好似雞肉,被當地稱其為石雞。這道美食對於好多外埠食客而言,壹聽說是青蛙做的美食,只能望而興嘆,無福消受了。
7、紅燒臭鱖魚
紅燒臭鱖魚又名腌鮮鱖魚,是徽州地區傳統名菜,屬於徽菜系。此菜烹制後以其香鮮透骨,魚肉酥爛並帶有特殊的芳香滋味而倍受廣大食客的喜愛,許多來黃山旅遊的客人都慕名前來品嘗此肴,嘗後都為有如此美味而贊不絕口。此菜歷經200多年的歷史,至今還具有如此影響力,關鍵在於它的特殊性,在烹制之前腌制後的鱖魚聞起來"臭",烹制後的鱖魚吃起來香。這壹"臭"壹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增加了此菜的魅力,使其成為徽菜的經典之壹。因其特有的臭味,讓好多人都避而遠之,就像臭豆腐壹樣,喜歡吃的人視為珍品,不喜歡的人聞其味就食欲全無了。
8、黃山雙石
黃山雙石是壹道以石雞和石耳為主材料的徽州名菜,上面介紹了石雞就是壹種蛙類。據記載,乾隆五十五年(1790),為給乾隆帝弘歷祝壽,從徽州地區征召了以戲曲藝人高朗亭為臺柱的三慶班入京,領班讓跟隨進京的王廚子進獻壹道徽州特產。乾隆爺嘗過後龍顏大悅,問道"此為何物,味道如此鮮美",王廚子答到"石蛙燉石耳",乾隆帝感嘆"天下竟有如此美食,滑而不膩,沁人心脾",此後黃山雙石名聲大噪。
9、黃山燉鴿
黃山燉鴿是安徽黃山特色傳統名菜,取黃山菜鴿與黃山山藥隔水燉制而成,湯清味鮮,鴿肉酥爛,山藥清香爽口,此菜鴿肉滋味鮮美,營養豐富,易於消化,頗受本地人喜歡,有些外地食客從來沒吃過鴿子肉,第壹吃還是有些不習慣其味道。
10、馬鞍鱔馬鞍鱔,屬於安徽菜系,菜的主料是鱔魚,輔料是火腿和冬筍。因鱔魚從脊背劃開,加熱後,形似馬鞍,故得此名,北方人幾乎很少見過鱔魚,更別提吃了,膽子大的食客可以嘗試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