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季節的安排
小拱棚內氣象因素變化快,易受外界氣候條件影響,選擇好的栽培季節,不僅省工省時,而且高產穩產。根據周口地區的氣候,堆料應在7月底至8月底,播種應在8月中旬至9月底,收菇應在10至12。這個時期的氣候更適合雙孢蘑菇的生長發育。同時,為保證雙孢菇生長後期的溫度需求,應選擇低溫品種進行栽培。
二次發酵堆積
培養基是雙孢蘑菇生長的前提。選擇好的配方,科學堆肥,提高其轉化率,是雙孢菇高產穩產的基礎。最好選擇天然糞肥培養基配方:麥稭或稭稈1000kg,糞肥(雞糞和豬糞)1000kg,過磷酸鈣20-25 kg,石膏粉15-20kg,生石灰20kg,尿素10kg,草木灰20kg。
(1)在1發酵(前發酵)中,對麥稭進行浸泡或浸泡,使含水量達到70%左右。糞便要提前烘幹、破碎,堆放2 ~ 3天,噴灑農藥殺蟲。壹般材料堆砌成長方形,寬1.8 ~ 2.0m,高1.5 ~ 1.8~2.0m,頂部為龜背形。先堆壹層20cm厚的麥稭,然後撒壹層糞肥和輔料,再用壹層麥稭和壹層糞肥和輔料堆成要求的高度。從3層開始,根據水情,邊堆邊加足水,壹般下層加水少,上層加水多。頂層用幹麥稭或草簾覆蓋,雨天用塑料薄膜覆蓋,雨後去掉,便於通風。成樁第六天進行1轉,五天後進行第二轉,此後每隔3-4天進行1轉,* * * 4-5次。翻堆的時候壹定要把上層、外層、底層翻成中間,把堆的中間翻成上層、外層、底層。每次翻堆都要根據物料情況補水,保證發酵質量。
(2)二次發酵(後發酵)為了防止棚內病菌和蟲卵造成大量病蟲害,飼餵前要對棚內進行1 ~ 2次消毒。先在棚內噴灑800倍辛硫磷EC殺滅地下蟲卵,然後每隔20㎡用0.5kg甲醛溶液熏蒸消毒。方法是在棚裏放壹個煤火,每1kg甲醛加1kg水加熱蒸,然後打開通風口通風,這樣就可以投料,沒有甲醛味。第1次發酵結束後,迅速將原料移至棚內壹床(應在壹天內完成),利用這個季節氣溫高,塑料棚升溫的優勢,迅速將棚內溫度升至50 ~ 55℃,保溫3 ~ 5天進行二次發酵。之後進行大通風降溫。當溫度降至28℃以下時,調節pH值和含水量至適宜,然後將原料鋪在20 ~ 25 cm厚的床上進行播種。
播種和播後管理
播種,使用小麥品系。播種方法是:每平方米用2瓶菌種,在培養料表面撒上1/3菌種,然後用幹凈的糞叉輕輕搖動,使菌種落入培養料中層,再在表面撒上2/3菌種,將料面整平,適當壓實,然後用報紙或塑料薄膜蓋好床。播種後要加強溫濕度管理,促進細菌快速生長。物料溫度可控制在20 ~ 26℃,空氣相對濕度60% ~ 80%,加地膜、灑水、通風(可噴稀石灰水調節),pH值可控制在7左右。菌絲吃1/2時,要撬開通風,促進菌絲生長。20天後菌絲基本可以長滿培養料。
覆土及覆土後的管理
覆蓋材料按以下配方制成:沃土4m3,煤渣0.5 ~ 1 m3,過磷酸鈣17kg,石膏17kg,發酵麥麩50kg,石灰15kg,水適量。覆土前3天,將各種材料混合均勻,噴灑800倍敵敵畏並堆放,用塑料薄膜覆蓋24小時,然後用石灰預濕,調節pH值至7.5 ~ 8。菌絲長到料的2/3時,晴天及時覆土,用簸箕將粗土浸泡在2%的石灰水中,待土粒表面幹燥後,蓋上3cm厚的料。3 ~ 4天輕噴勤噴保濕,5 ~ 7天後覆蓋1.5cm厚細土,2 ~ 3天輕噴勤噴保濕,噴水後及時通風。溫度保持在22 ~ 25℃,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 ~ 85%。
掛果及掛果期管理
覆土後15 ~ 20天,應控制菌絲生長,促進原基形成。溫度應控制在14 ~ 18℃,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左右。此時應再噴壹次菇水,每天2 ~ 3次,每次每平方米噴0.8公斤水為宜。晚上噴兩遍,噴完就通風了。溫度應控制在15 ~ 20℃,3 ~ 5天後子實體形成。當子實體長到黃豆大小時,噴1倍保質水。噴灑優質水采用輕噴、勤噴的方法,覆蓋土粒能保持平整、不壓碎、不發粘。子實體長到2 ~ 4厘米時即可采收。收割後停水1 ~ 2天,清理苗床,填土,然後調濕,噴潮。為使子實體長勢健壯,高產穩產,增強抗病能力,應在子實體生長期進行適當追肥,以蘑菇抗生素1和2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