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主要講述了:在大海的角落裏住著壹群小魚,大家都是紅色的,只有壹條是黑色的,有壹天,壹只兇猛的金槍魚吃掉了所有的小紅魚,只有小黑魚逃走了,它孤獨地在大海了遊蕩,很傷心,但遇到了很多奇妙的生命,有水母、大龍蝦、怪魚、海草、海鰻、海葵等又高興起來了,小黑魚又遇到壹群躲在礁石後面的小紅魚,為了對抗大魚,它勇敢地將小紅魚牢牢團結在壹起,教他們遊成大海裏最強大的魚,而自己當眼睛,把大魚都嚇跑了,從而獲得了真正的自由與快樂。
壹、解讀繪本中的語言密碼
整個繪本中大多運用簡短的句式進行表達,適合低年齡段的孩子進行閱讀。當小黑魚失去好朋友,獨自在大海遊蕩發現各種各樣奇妙的生命時,作者李歐.李奧尼運用了六幅畫面,占整個繪本內容的壹半,但是在語言表達方面僅僅有六句話,其中有五句話都運用了相同的句式“(? )像(? )”,簡單重復的句式為低年齡段的孩子們提供了良好的語言表達範本。同時,在這幾句話中還有壹個重要的符號——省略號,壹個簡單的省略號為閱讀留白,可以賦予讀者豐富的想象。針對以上兩個方面,在繪本閱讀中可以有意地利用句式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充分發揮想象力的基礎上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探尋繪本中的圖畫奧秘
閱讀繪本,首先要讀封面,有時甚至封面和封底要連在壹起閱讀。《小黑魚》封面可以告訴我們很多信息,包括故事的主人公、作者等,仔細觀察可以知道小黑魚與其他的小魚顏色是不壹樣的。小黑魚與小紅魚在封面的位置的不同,似乎預示著故事中兩者的特點不同,小黑魚勇敢地向上、向前遊,而小紅們躲在礁石的後面,透露著膽怯。(由於電子書中沒有找到環襯和扉頁,暫不做解讀)翻開繪本封面,走近繪本的正文,我們可以看到圖畫中的小紅魚沒有眼睛,而作者卻為小黑魚點綴上眼睛,賦予其靈性,更為後面的小黑魚說:“我來當眼睛。”進行內容的鋪墊。
在圖畫創作中,作者並沒有運用傳統的勾線塗色的表現手法,而運用了水彩拓畫的技法(先將水彩顏料用大量的水稀釋,然後再塗出或用實物拓印),而圖畫中的壹群群小紅魚則是拓印出來的,這些小紅魚時而緊密,時而疏散,更給人壹種魚兒在水中遊動的真實感。在這壹群魚中唯壹手繪的是那條獨特的小黑魚,帶給讀者的是壹種強烈的存在感。提到水彩拓畫的技法,在表現水母、海草的形體時,因為水彩色彩淡,增加了畫面的透明度,這些細節恰恰與繪本主題相呼應。彩虹果凍似的水母、五彩斑斕的海草,還有那如同在風中起舞的粉紅色的棕櫚樹壹般的海葵,不同色彩交織在壹起賦予了海底生物壹種奇妙的生命,構造了壹個美麗的海底世界。
三、感悟繪本中的哲理
小黑魚在失去朋友之後,孤獨地遊蕩在大海中,內心凝聚著傷心、害怕,但它並沒有壹味地沈浸在悲傷中,而是選擇勇敢面對,在海底世界不斷探索中發現各種各樣奇妙的生命,這是故事發展的轉折,也是小黑魚心情變化的轉折點,在壹次次發現奇妙生物之後感受到大海的神奇,正因為這樣,當他在遇到躲在礁石後面的壹群小紅魚時,鼓勵小紅魚們要出來看看,面對小紅魚的膽怯,小黑魚開動腦筋想辦法,教他們各就各位,緊緊地遊在壹起,最終嚇跑大魚,這是壹種怎樣的力量?團結與協作的力量。正如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那條小黑魚,會經歷孤獨、害怕、傷心,但是只有不放棄,勇敢的面對,團結壹致,動腦筋想辦法,總會看到壹束光指引著前行去開辟更廣闊更自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