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陜北民俗

陜北民俗

陜北民風習俗:

1、轉九曲

“轉九曲”民間也稱“轉燈”,它屬於壹種民間風俗性祭祀活動,人們為得是求神靈保佑,在壹年內驅逐邪魔,消災免難,人畜平安,五谷豐登,安寧健康,幸福美好。

轉燈壹般設在正月十五元宵之夜進行,部分村莊也有固定日子,如正月初五、初七、初八、十三等,也有不少村莊在正月鬧起秧歌後,或外村秧歌隊進行慰問之時,隨便進行,沒有固定日期。

2、婦女習俗

以前受“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在陜北男主外,女主內的風俗習慣已根深蒂固。

改革開放以後婦女得到徹底性解放,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關於禁忌,有的逐漸被拋棄破除,有的被納入精神文明的行列繼續沿用。

3、民俗與紅棗

紅棗是陜北的壹大特產,主要分布在陜北的黃河沿岸和無定河下遊地區,它栽培簡單,適應性強,結果早,見效快而又耐旱,民間有“天旱收葛針”之說。紅棗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也特別高,被人們稱為“果中之王”,是人們延年益壽的營養補品;度荒充饑的救命食品;饋贈親朋的美好佳品。

隨著改革開放的潮流,商品經濟的發展,棗鄉人民經過多年的論證,引技術、進設備、走上紅棗產業化的新路子,以紅棗為原料加工成的蜜棗、熏棗、酒棗、烤棗、灘棗、香酥棗、豆沙棗、紫晶棗、棗酒及棗汁等,產品暢銷不衰,並在各地大中城市擁有了廣闊的市場,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廣大棗農靠紅棗過上了紅火美好的日子。

陜北的清澗1995年還被國家農業部、林業部等單位正式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

4、民俗與毛驢

提起毛驢人人皆知,特別是佳縣米脂驢馳名各地。

毛驢是陜北農村中壹種普遍的生產和交通運輸工具之壹,陜北人祖祖輩輩都離不開它,不管其歷史追溯到什麽時期,它對人類做出的貢獻是甚大的。

總之,毛驢在生產習俗和人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農民都願養它。

5、民俗與信仰

信仰是對某種宗教主義的極度崇拜和尊重,相信並崇拜超超自然的神靈,是支配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在人們頭腦中折射、虛幻的反映,並之為行動的準則,也是社會意識形態之壹。

在日常生活中,動物的異常活動,天氣的反常的現象,這壹切分別是由動物的生活規律和自然條件的變換所引起。但在過去落後的年代裏,人們往往誤認為這某種異常的出現,是某種事情兇吉的前兆,是神鬼對人兇吉的警告和啟示。所以某些人利用這種異常現象的出現,用它來偏財詐錢,欺騙人們。在科學發達的今天,經過科學家們的深解細研,對此類的變化有著科學的論證。陜北的信仰和禁忌其多甚廣,隨著倆個文明的不斷發展,流傳在民間的部分信仰已被逐漸破除,部分已被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已成風俗。

6、修廟會

過去的陜北因受天災人禍的侵襲,人們普遍崇拜神靈,所以各地普遍修起了許多廟宇,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平均每個村莊擁有廟宇兩座,有的修建的還特別豪華。

修廟宇首先由會長提議,並召集全體村民商量通過後在選好的地址上,請陰陽先生通過擺羅盤、定方位,然後選擇個黃道吉日方可動工。

7、廟會

古老的陜北因自然條件惡劣,天災時有發生,加之人禍並舉,幾乎把老百姓推進了地獄之門,所以,飽受多災多難折磨,過著貧窮痛苦的老百姓出於崇拜、相信超自然神靈的強欲心理活動,利用宗教這壹民族信仰,在各地修建起大大小小不通的廟宇,如玉帝廟、觀音廟、老爺廟、娘娘廟、財神廟、龍王廟、山神廟等等,這些不僅歷史悠久,其規模也盛大,目前有的還沒國家及省市縣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延安的清涼山、佳縣的白雲山、榆林的青雲山、神木的二郎山、鎮川的黑龍潭等多不可舉,求神靈保佑期盼過上壹個家庭平安、吃穿有余、安居樂業的美好幸福生活,然而千百年來在各地逐漸形成了壹種廟會文化。

8、抽簽打卦

廟堂內的神像默默無言,享受著人們的敬奉的香煙,錢財,可是人們要知道神靈提示的吉兇、福禍就須到神像前抽簽問卦。

抽簽:簽用竹竿制成扁狀形,並刻上有上上、大吉、中平、中下、下下等字和簽號,然後裝入簽筒。抽簽時香客首先跪在神像前,點香、燒裱後,敘述抽簽原因後,短期簽筒緩緩地搖動,反復幾次,最後跳出來壹根簽來,然後根據簽號到簽譜查閱此簽的內容方可得知神靈給妳的“提示”,有事因簽沒抽好重新抽壹簽直至理想為止,不過最多抽三簽。簽各廟有各廟的簽,其數量也不同,內容也不壹樣。

卦:卦是用柏木制成,長約五至六寸,粗壹寸左右,按乾、坎、垠、震、簨、離、坤、兌八卦排列,制成八面,上面分別寫上具體內容,當然各廟又有各廟的卦。

抽簽、問卦,源遠流長,至今在陜北的各個廟會上盛行不衰,求子治病、升官謀望、家寨行人、經商婚姻、祈雨賜福等等,都要抽簽問卦。

9、戲俗

提起唱戲,對於每個善被人來說都十分感興趣,無論男女老少都特別愛看,不光在戲場裏看,在家裏端著飯碗就電視裏播放的還放不過去,老年的那古典戲久看不厭,年輕的那年代時管不煩,被稱“戲迷”綽號的隨處可見,到處都有。

陜北的戲劇種類也很多,大戲有秦腔和晉劇兩種,基本都是古典的,演這種戲需演職人員較多,而服裝道具也復雜,表演藝術較難,壹般只有大戲班才能完成;而小戲卻很多,基本上都是現代的,有道情、眉戶、秧歌劇、婉婉腕、小品、二人臺、三句半、快板等等,演這些劇目演職人員較少,服裝道具簡單,表演藝術容易,除了大戲班演壹兩臺綜合性文藝晚會外,大都由小型的戲班在演。

10、貼倒福

福是衣豐食足,美好歡樂,和睦團結的象征。多余人們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見方的大紅紙上寫幾張或在市場上買幾張大大的福字顛倒貼在門窗或窯內的墻壁上。相傳把福字貼倒了,就寓意“福到了”。

倒貼福已成為中華民族恩華的又壹景觀,同時也符合我們民族期盼吉祥如意的心理狀態,深受國人的喜愛,所以壹直沿襲至今,久盛不衰。

11、行吃

提起“行吃”(討飯)這個話題,大家便會說那是家裏太窮的結果,事實並非如此,我所說的行吃和社會上那些行吃的表面形式基本壹樣,而含義卻大大不同,這也是千百年來流傳下的壹種民俗。

之前人們處於唯心主義的想法,把孩子的生死存亡交個上帝保佑,部分貴族的娃娃等長到三四歲的時候在大人的引導下到別家“行吃”直到十二歲的時候。

12、破土

“修窯蓋房,壹世最忙”。當妳選擇好合適的地方需要修窯蓋房時,首先請風水先生(陰陽)通過“羅盤”(指南針)的方式來定方看向,看是否能修造,如能並在動土修造的這壹天,主人要帶香裱,祭食,祭酒到所選好的地方點香、燒裱、供祭食、叩頭祭祀,向當地土神告知,將要在此動工修造,求神靈在今後的修造的日子裏,保佑人畜平安、順心順意,然後就可以動工了。這種流傳千百年的風俗習慣人們稱為“破土”。

另外,在喪俗中,打墳墓之前也要舉行同樣的儀式,也叫“破土”。

13、獻土

獻土,民俗又稱“安土神”。而土神,民間又稱是“家神”,它的“人物”是保佑這家人的平安,若這家人萬壹有什麽災難,就是靠土神來“搭救”,所以人們對新修的住宅,或是住了多年的舊居都要舉行安土神儀式。

安土神是有壹定的時間,是借助土神還位時才能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