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蓮藕是廣西貴港覃塘區的特產。
覃塘蓮藕是廣西壹個出名的特色美食,素有“藕中之王”的美譽,因其藕體鮮嫩、味道清香、口感粉酥而名揚區內外。清朝時成為了朝廷貢品。
關於覃塘蓮藕,有壹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古時候,貴縣(今貴港)有壹個望不盡邊的池塘,塘中惡龍興風作浪,鄉民苦不堪言。農歷六月六日這壹天,荷花仙子下凡鋤害,在池塘廣種荷蓮,成功將惡龍引出並制服。酣戰之中,荷花仙子也受了重傷,鮮血滴入池塘之中。不久,池塘裏的蓮藕就變得渾身紫色。覃塘壹帶的鄉民,至今還沿襲著用六蒸糕供奉荷花仙子的習俗。
在覃塘蓮藕有多種吃法,如南乳爆炒,老火筒骨煲煮,或制作成藕粉調水成糊而食。
在當地人看來,能夠引出蓮藕的清香,又可感受蓮藕粉綿的口感,還能保持豐富營養的吃法,當屬老火蓮藕骨頭湯。因此,在覃塘鎮上,每間飯店都有這樣的習慣:在鮮藕上市季節,每天煲煮壹鍋老火蓮藕骨頭湯。湯頭選用上等的新鮮豬筒骨和沙骨煲煮,蓮藕也必選早上挖采的鮮藕,用煤火煲煮三四個小時。煮好之後,湯、藕俱佳。
而在貴港當地,覃塘大紅蓮藕粉也是是傳統美食之壹。據地方資料記載,覃塘大紅藕粉的制作有上千年歷史,在清末民初就美名遠揚。制作藕粉,先把剛剛挖出的蓮藕沖洗幹凈,把藕身晾幹後,在特別的磨缽裏磨成粉狀。也可把藕節除去,置於打漿機或石臼中搗碎,再加清水用石磨磨成嫩漿,這樣制漿效率高,但是質量不如手工操作的好。粉漿加工好後,要裝入潔凈的布袋中放到水缸內不斷搓洗拍打,使澱粉從布眼滲出,直至濾出液體為清水止。澱粉在水中還要漂壹天,等待沈澱下來,再把浮在水面的細藕渣撇掉。這樣的過程要重復兩三次,最後才把粉漿裝入布袋內,吊起來把水分瀝幹。最後就是把藕粉團捏碎曬幹。不論采用手工還是機器操作,有壹個原則是必須堅持的:那就是白天能制作多少粉,就挖多少藕,蓮藕要當天用完,絕不過夜。
覃塘大紅藕粉新鮮時呈淡肉色,放置3~5個月後漸呈淡紅色或赫紅色,放置時間越長,色澤越深。食用時,將藕粉用冷開水調勻,再加適量的白糖,用滾沸的開水沖成糊狀。這時,藕粉糊呈紫紅色,晶瑩透明,吃起來滑潤細膩。覃塘大紅藕粉不僅口味好,而且還具有補中養神、益氣力抗衰老、固精氣強筋骨等功效。在貴港民間,常用覃塘大紅藕粉治療痢疾,患紅痢者用紅糖煮食藕粉,患白痢者用白糖煮食。
覃塘蓮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藥用價值相當高,它的根根葉葉,花須果實,無不為寶,都可滋補入藥。
用蓮藕制成粉,能消食止瀉,開胃清熱,滋補養性,預防內出血,是婦孺童嫗、體弱多病者上好的流質食品和滋補佳珍,在清鹹豐年間,就被欽定為禦膳貢品了。
所在地域:廣西
申請人:貴港市覃塘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所在地域:2014年
地域範圍
覃塘蓮藕保護範圍位於廣西東南部的覃塘區,包括覃塘鎮、東龍鎮、三裏鎮、黃練鎮、石卡鎮、五裏鎮、山北鄉、樟木鄉、蒙公鄉、大嶺鄉等十個鄉鎮。保護範圍位於東經108°58′~109°18′,北緯22°48′~23°25′之間,東與港北區接壤,西與賓陽縣、橫縣毗鄰,南與港南區隔郁江相望,北與來賓市的武宣縣、興賓區交界。邊境線總長217.6公裏、東西寬31.2公裏、南北長69.6公裏。保護範圍面積1.2萬公頃。現年產量110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