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大起大落讓公眾更加困惑:鉛含量沒變,為什麽這個標準是壹次,那個標準又是壹次?這種鉛對健康有什麽樣的影響?
鉛是人體不需要的金屬元素,可以在體內積累。長期攝入極低劑量的鉛還可能導致神經、腎臟和血液系統受損。對孩子的危害更明顯,容易導致發育遲緩,認知能力低下。所以這種物質的攝入目標是零。
但是鉛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環境中。特別是在現代社會,它們經常存在於工業廢氣中,在土壤和飲用水中也不難找到。許多植物可以積累鉛,這使得它很難避免在食物中。換句話說,當我們吃、喝和呼吸空氣時,我們有可能攝入鉛。
就像食物中的黃曲黴素,我們無法完全避免,只能想盡辦法減少。根據目前的科學數據,認為每周每公斤體重的攝入量不超過25微克,對健康的影響是可以接受的。這個“安全標準”相當於壹個成年人每天攝入200微克。
有專家指出,螺旋藻鉛超標只說明它們是“不合格產品”,並不意味著它們“有害”。只是從數字上來說,也是有壹定依據的。按照每公斤螺旋藻含鉛量2毫克計算,壹般人壹天吃5克左右,含鉛量約為10微克。對於壹個成年人來說,大致相當於“每日安全攝入量”的5%左右。
但是,這個分析不是很合理。鉛的危害不取決於具體是哪個來源,而取決於總攝入量。如果螺旋藻只是人攝入鉛的唯壹途徑,那麽這10微克並沒有任何危害。但現實是,空氣、水和其他食物中的鉛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為了降低“慢性鉛中毒”的風險,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可以避免的地方避免其攝入。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人類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含鉛汽油曾經是空氣、水和自然環境中鉛的主要來源,但現在人們已經逐漸放棄了這種汽油;油漆中往往含有鉛,而鉛在許多國家已被禁用多年;塑料和塗料中的鉛經常使中國出口的玩具被歐美拒絕。據美國統計,幾十年來,美國人的鉛攝入量下降了90%左右。
對比這個“減少90%”的結果,可以看出“安全攝入量的5%”並不是壹個可以忽略的量。因為,我們也可能從其他途徑拿5%以上甚至更多。比如美國規定糖果中的鉛含量每公斤不超過100微克,果汁中為50微克。如果達到這個量,那麽100克糖果或壹杯果汁就達到了那個“5%”。
換句話說,只有螺旋藻中所含的鉛本身並不壹定有害。但是,它只是人體攝入鉛的多種途徑之壹。尤其是那些含鉛量高的螺旋藻,對“總鉛攝入量”的貢獻還是相當可觀的。
對於食品、藥品或保健品,我們總是在“價值”和“安全”之間尋求平衡。如果螺旋藻真的有傳說中的各種神奇,服用這個量的鉛也不是不能接受。如果它的“功效”只是海市蜃樓,那就沒必要冒這樣的風險。
現實情況是,目前人們“相信”的螺旋藻功效基本來自商業營銷,但缺乏科學依據。中國的管理層批準了螺旋藻“調節免疫”、“抗疲勞”等模糊的功能,而商家卻衍生出各種“奇效”。如果在美國,這可以被視為嚴重違法,會受到懲罰。
科學事實是:螺旋藻是壹種很好的野生蔬菜——它含有很高的蛋白質、壹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果用來代替常規食物,確實可以提供相當豐富的營養。但螺旋藻作為“保健品”,壹般每天吃幾克,能提供的營養非常有限。比如商家喜歡說“優質蛋白質”,5克螺旋藻能提供3克左右,這和人體每天需要的幾十克蛋白質相比,只是杯水車薪。其他“營養素”也大致相同。
如果沒有鉛等重金屬汙染,當菜吃也沒什麽問題。但當重金屬的含量不容忽視時,“吃多了”的風險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