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罐頭有什麽危害?
1.含有化學防腐劑
防腐劑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使其在不破壞食物組織的情況下保持食物的新鮮。防腐劑大致可以分為天然防腐劑和化學防腐劑。自古以來,鹽、醋和糖都受到嚴格管制。它們對人體無害,屬於天然防腐劑。此外,陽光照射也可以防止食物腐敗。至於化學防腐劑,大多對身體有害,必須嚴格標識其用量或種類。防腐劑的使用是最後的手段。如果可能,最好不要添加它們。除非是容易被微生物汙染的食物,或者含糖量高,容易黴爛,必須長時間保存的食物(如醬油、果醬、泡菜、奶油、面包等。),不得亂加防腐劑。
破壞維生素
水果罐頭和肉罐頭中的維生素被破壞了很多。研究資料表明,肉類中的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泛酸鈣、維生素B6、葉酸等。,會遭受壹定的損失。特別是維生素B1容易受熱破壞,損失15% ~ 25%,維生素B2 10%,泛酸鈣20% ~ 30%。水果罐頭中的維生素C幾乎完全被破壞了。
3.高糖會加重胰腺負荷。
為了改善味道,許多水果罐頭裏加了很多糖。這些糖攝入人體後,由於其能量高,會導致。同時可導致血糖明顯升高,短時間內胰腺負荷增加。此外,研究還發現,糖可以改變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從而影響免疫力。
4.對孕婦和胎兒的發育是不利的。
許多孕婦為了方便吃罐頭。原因也很簡單。有各種各樣的罐頭食品,包括魚、肉、水果和蔬菜。但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太多的罐頭對孕婦不好。為了使罐頭味道好,添加了壹定量的合成色素、香精、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另外,為了延長保質期,幾乎所有的罐頭都添加了防腐劑。雖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限,但過量食用也會在體內積累,帶來各種副作用,對孕婦和胎兒的發育非常不利。因為在胎兒器官形成階段,有毒物質的解毒功能並不完善,容易受到傷害。同時,母親攝入更多防腐劑後,體內各種代謝過程和酶的活性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胎兒。罐頭食品由於生產過程中的高溫蒸煮和殺菌,會損失很多果蔬罐頭中的營養成分。也有很多罐頭加了很多鹽防止腐爛。孕晚期吃太多可能會加重水腫。
5.高溫殺菌對營養有害。
滅菌采用121℃高溫高壓加熱。此外,罐頭制品中的蛋白質往往會發生變性,使人體的消化吸收率大大降低,大大“縮水”。
2.吃罐頭有哪些誤區?
誤區壹:“罐頭含有很多防腐劑,對人體健康有害。不然怎麽能堅持壹年半呢?”
事實:罐頭能保存很久不變質,得益於密封的容器和嚴格的殺菌,與防腐劑無關。裝罐的原因很簡單:壹是充分加熱原料,殺死所有微生物;同時,對包裝罐進行充分加熱和滅菌;然後將無菌食品放入無菌容器中,趁熱密封;最後加熱殺菌。冷卻後,容器頂部空隙的空氣體積縮小,會產生負壓,使原本密封的瓶子打不開,外面的細菌也不可能進入。經過這些過程,食物自然不會腐爛,所以不需要添加任何防腐劑。在中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郝宇看來,“罐頭含有防腐劑”其實是對罐頭的偏見,是對消費者的誤導。
誤區二:“罐頭是邊角料做的。”
事實:其實罐頭都是用優質好看的原料做的。比如大部分水果罐頭都是用玻璃瓶或者透明軟包裝的,妳可以直接看到漂亮完整的橘子、桃子、山楂、菠蘿等等。至於看不見“含量”的罐頭,如果使用質量有問題的原料,很可能會影響壹批的質量,很少有廠家會冒這個險。最後,中國是世界罐頭生產大國,產品出口美國、歐盟、日本等世界各國,出口量達300萬噸。這些國家在食品檢驗方面非常嚴格。中國罐頭在國際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可以證明罐頭的質量是過硬的。
誤區三:“罐頭是方便食品,和方便面沒什麽區別。只能充饑,沒營養。”
事實:罐頭的加工程序很簡單,壹般只需要加熱。更重要的是,罐頭的加熱溫度不會太高,有時比家常菜還低。所以在壹定程度上,罐頭的營養損失比家常菜少。壹般來說,肉類罐頭和海魚罐頭采用巴氏殺菌的加工溫度不會超過120℃左右。蔬菜水果罐頭的加工溫度不會超過100℃;而我們日常的家常菜溫度也會輕松超過200℃。
誤區四:“罐頭食品,再安全、再營養,只要壹加工,總是不新鮮的!”
事實:首先,罐頭食品使用的原料是新鮮的。罐頭食品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口感,會在最適合的季節選擇最新鮮的原料。而且正規的罐頭廠為了節約成本,都有自己的原料基地,把生產線建在最近的地方。這樣就相當於從妳家後院“現摘現做”,大大縮短了從采摘、運輸到加工的過程。
雖然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買到世界各地的“新鮮”水果,它們只是看起來新鮮,但營養成分卻在不斷流失。因為任何果蔬在采摘後繼續“呼吸”,有些營養成分會繼續減少。而水果罐頭從采摘原料到加工的全過程不到6個小時。高溫熱處理會停止或減緩營養流失的化學反應,保持食物的新鮮度和營養。以黃桃為例。采摘1天後,維生素C會損失30%,而黃桃罐頭只會損失10%。因此,水果罐頭比長途運輸的“新鮮”水果更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