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佛手參的基本信息

佛手參的基本信息

草藥名稱:佛手人參

內容簡介:佛手參(東北藥用植物誌)

掌葉參、掌葉參(寧夏中草藥手冊)、掌葉參(陜西中草藥)、王拉(藏名)的不同名稱。

來源是蘭科植物竹節參和竹節參的塊莖。

植物形態學

①人參,又名:陰陽草。多年生草本,高30 ~ 80厘米。塊莖4 ~ 6裂,厚如手掌,通常2枚,初生時白色,以後黃白色。莖直立,基部有淺棕色葉鞘。莖生葉4-7片,長圓狀披針形,基部有柄,頂端漸細。

穗狀頂生,長6 ~ 15厘米;花多數,粉紅色或紅紫色,苞片橢圓形披針形,外花被長橢圓形,中心花被凹,側花被向下彎曲,內花被2枚,寬橢圓形,斜生;唇瓣長寬相等,菱形,3裂,裂片近橢圓形,鈍圓,中央裂片較長;距通常為鐮刀形,細長,長1.3 ~ 1.8厘米;子房很扭曲,大概8毫米長。蒴果長圓形,無柄,長約65438±00毫米;種子很小。花期從6月到7月。結果期為7-8月。生於森林、草原、山谷和灌木叢中。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和四川。

②刺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20 ~ 50 cm。塊根粗大,通常4 ~ 6個掌狀分裂,形如手掌,初生時白色,後黃色,頂端有須根。莖直立,有5 ~ 7片葉。葉互生,長方形或披針形,基部具鞘,向上逐漸變小。最上面的葉子幾乎是鱗狀的,頂部是深綠色,底部是淺綠色。穗狀花序頂生,花密,紫紅色,唇瓣三角形或近菱形,先端3裂,距比子房短。蒴果,長方形,先端尖。生於高山草原或林緣潮濕肥沃的地方。分布在西藏等地。

收藏春秋發掘。除去莖、葉和須根,洗凈曬幹,或用開水焯壹下再曬幹。

藥材的幹燥塊莖呈掌狀,手指裂開,通常有4 ~ 6條裂紋,略扁,長2.5 ~ 3.5厘米,直徑2 ~ 2.5厘米,表面幹癟,色淡黃色,莖痕周圍有時有1棕色環。硬;切片呈白色膠狀。氣專壹,味淡。東北及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河北等地。同科植物長苞澤蘭的塊莖在陜西、甘肅、寧夏和青海省也被用作藥物。與人參的主要區別是:葉子呈卵圓形或橢圓形,寬3厘米以上;苞片比花長得多;花黃綠色,唇2 ~ 3裂,距短囊狀。

性是甜蜜而平淡的。

①寧夏中草藥手冊:味甘微苦,微寒。

②四川常見中藥材:味甘,性平。

③《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性溫和,味甘,無毒。

歸經《四川常用中藥材》:入肺、脾、胃經。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0.3 ~ 1;研磨或制成糖漿或浸泡在酒中。

應忌《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外因不宜服用。

政黨選擇

①治療後虛弱:掌參三錢。用水煎服。(《河北中醫手冊》)

②治咳喘:掌參二兩,百合、大棗四兩。用水煎服。飯前服用,每次半杯。(陜西中草藥)

③久瀉失血、白帶的治療:人參三錢,水煎;或磨末服用,每次八分,每日兩次。(寧夏中草藥手冊)

④跌打損傷的治療:三錢,水煎或酒浸內服。(寧夏中草藥書)

⑤肝炎的治療:將適量的佛手、黃精、西紅柿制成糖漿。每次服10 ~ 15 ml,壹日三次,小兒減量。(展覽《傳染病》作品選)。

⑥布魯氏菌病的治療:佛手、苦參、紫花地丁等量。三錢每日兩次,水煎。(內蒙古中草藥新醫法資料選登)

⑦血虛少乳的治療:掌根配黃芪、當歸、漏蘆、玉竹。用水煎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應忌《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外因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