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忍冬藤的中藥屬性

忍冬藤的中藥屬性

英文名 CAULIS LONICERAE

拉丁學名Caulis Lonicerae Japonicae

別名忍冬、銀花藤、金銀藤老翁須,金釵股、大薜荔,水楊藤,千金藤,鴛鴦草,通靈草,蜜桶藤,金銀花藤,甜藤,二花秧等。

來源該品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幹燥莖枝。秋、冬二季采割,曬幹。

制法除去雜質,洗凈,悶潤,切段,幹燥。

性狀該品呈長圓柱形,多分枝,常纏繞成束,直徑1.5~6mm。表面棕紅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綠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剝落。枝上多節,節間長6~9cm,有殘葉及葉痕。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空。無臭,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

性味甘,寒。

①《別錄》:甘,溫,無毒。

②《藥性論》:味辛。

③《本草拾遺》:小寒。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

歸經歸肺、胃經。

①《要藥分劑》:入肺經。

②《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用於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 《別錄》:“主寒熱身腫。” 陶弘景:“煮汁以釀酒,補虛療風。” 《藥性論》:“主腹脹滿,能止氣下澼。” 《本草拾遺》:“主熱毒血痢水痢。” 《履巉巖本草》:“治筋骨疼痛。” 《滇南本草》:“寬中下氣,消痰,祛風熱,清咽喉熱痛。” 《綱目》:“治壹切風濕氣及諸腫痛,癰疽疥蘚,楊梅惡瘡,散熱解毒。” 《本草再新》:“治心虛火旺,補氣寬中,咳嗽,癰痿。” 《南京民間草藥》:“莖葉及花對眼睛發炎時有療效。” 《貴州民間方藥集》:“葉:外敷治刀傷。”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濕熱腿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兩;入丸、散或浸酒。外用:煎水熏洗、熬膏貼或研末調敷。

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治四時外感、發熱口渴,或兼肢體酸痛者:忍冬藤(帶葉或花,幹者)50克(鮮者150克)。煎湯代茶頓飲。(《泉州本草》) 熱毒血痢:忍冬藤濃煎飲。(《聖惠方》) 癰疽發背、腸癰、奶癰、無名腫痛,憎寒壯熱,類若傷寒:忍冬草(去梗)、黃芪(去蘆)各250克,當歸60克,甘草(炙)400克。上為細末,每服10克,酒壹盞半,煎至壹盞,若病在上食後服,病在下食前服,少頃再進第二服;留渣外敷。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局方》神效托裏散) 壹切癰疽:忍冬藤(生取)250克,大甘草節50克。上用水二碗,煎壹碗,入無灰好酒壹碗。再煎數沸,去滓,分三服,壹晝夜用盡,病重晝夜二劑,至大小便通利為度;另用忍冬藤壹把爛研,酒少許敷四圍。(《外科精要》忍冬酒) 諸般腫痛,金刃傷瘡,惡瘡:金銀藤200克,吸鐵石15克,香油500克。熬枯去滓,入黃丹400克,待熬至滴水不散,如常攤用。(《乾坤生意秘韞》忍冬膏) 惡瘡不愈:左纏藤壹把。搗爛,入雄黃2.5克,水二升,瓦罐煎之,以紙封七重,穿壹孔,待氣出,以瘡對孔熏之,三時久。大出黃水後,用生肌藥取效。亦治輕粉毒癰。(《余居士選奇方》) 治瘡久成漏:忍冬草浸酒常服。(《證治要訣》) 治風濕性關節炎:忍冬藤50克,稀簽草四錢,雞血藤25克,老鶴草25克,白薇20克,水煎服。(《山東中藥》) 治毒蕈中毒:鮮金銀花嫩莖葉適量,用冷開水洗凈,嚼細服下。(《上海常用中草藥》) 貯藏置幹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