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舞龍中使用的龍的制作方法

舞龍中使用的龍的制作方法

舞龍道具包含龍珠、龍頭、龍身( 包括骨架及龍衣 )、龍尾暨龍旗、鑼、鼓、鈸等。有些可以分別制作或購買,但是購買所花的經費龐大,倒不如利用美勞課時,師生***同制作,既省錢、更可培養學生創造思考、手腦並用、團隊合作的精神,在民俗技藝薪傳上更上壹層樓。紮龍的工作必須分別設計、選購材質、結紮、糊面、油漆、裝飾再加以組合。國民中、小學生因身材的局限,所舉的龍,長度不可過長,直徑不可太粗,學生才能因物制宜,體力才能適當,且施展得開,表現舞龍活靈活現的功夫。

壹、龍的規格:含龍頭、龍尾,十二節以下者為小龍,十三節以上至二十九節者為中龍,三十節以上為大龍。國際比賽所采用的龍身節數、長度、人數、樂器都有壹定的限制,請參考舞龍競賽規程。龍身節與節之間距離為六至八尺(壹尺30公分),國小學生以小龍較適當,國中學生則可舞中龍,視學生身材暨體能來決定。

1 龍珠二個 ( 交互使用 )、直徑約20至30公分。

2 龍頭壹節,長約90至120公分( 制作時視大小龍決定 )。

3 龍身十節,每節相距210公分。與龍頭、龍尾相接之節,距離可稍長為240公分。

4 龍尾壹節,長約90至120公分( 制作時視大小龍決定 )。

5 含龍頭、龍身、龍尾***十二節 : 總長約二十四公尺。

6 握竿直徑約三公分,長約105公分。

7 龍身之節與節部份,鼓圈( 直徑為90公分 )六個,距離三十公分。

二、龍的制作

1、龍珠的制作

將寬壹公分鐵皮(或塑料片)長為75.36公分,圈成壹個直徑廿四公分的鐵圈。

在鐵圈選壹直徑兩端打孔,用粗鐵絲穿過,並在兩端加二公分長小管。

將穿過鐵圈的粗鐵絲向下彎成壹直徑為三十公分的半圓圈,剩余部份固定於長105公分的竹(木)棍上,並在竹(木)棍上油漆。

用寬壹公分、厚約 0.壹公分的竹蔑四或六條,分別穿過粗鐵絲,交叉紮在鐵圈上;成壹個個竹圈,圈與國距離要相等,使成為壹個球型。

將紅布剪成弧狀若幹塊,用樹脂黏貼於龍珠骨架上,使成為壹個紅色圓球。

在龍珠兩旁掛上彩帶(可設計多樣化),即告完成。

亦可結合現代球型塑料來制作,更為快速方便。

2、龍頭的制作

用長三十公分、寬九公分、厚壹公分的木板兩塊,每塊中間鑿壹直徑約三公分大小的圓孔(其中壹塊不要穿透);另取長八公分、寬九公分、厚壹公分的木板兩塊,四塊木板釘成壹長方形,再將長105公分、三公分直徑之竹或木棍 (用藤棍甩動效果更佳)穿過底下木板,用樹脂及鐵絲、鐵釘固定(務必紮緊,因為龍頭活動量大,易松脫)。

用厚0.五公分塑料網,長三十公分、寬94.2公分圍繞在矩形木板四周,並予固定(可用鐵絲密密紮緊)。

用寬0.五公分的竹蔑壹支,穿過塑料網彎成圓筒前方中央處結紮,隆起高度約為二十公分為龍額,竹蔑後端斜向後方,用細鐵絲及樹脂固定於塑料網彎成圓筒中央後方處結紮;另取兩支竹蔑,紮在前述竹蔑的兩旁,並用細竹蔑細鐵絲橫紮成頭部,再用塑料網覆蓋。

龍角(如圖)可用粗鐵絲,交叉紮在龍頭上;龍鼻用細鐵絲隆紮高為十公分,並在兩側各留壹長鐵絲,以為上卷之龍須。

用鐵絲或塑料網紮成龍耳狀,計兩片、紮在龍頭兩側,並上漆(視金龍、青龍、火龍而上色),並用金銀漆裝飾圖案。

在龍頭骨架上糊上白布並上漆(視金龍、青龍、火龍而上色),並用金銀漆裝飾圖案,嘴裏漆成紅色水紋狀,龍角和龍頭為不同顏色。

用直徑五公分小塑料圓球對剖,漆成黑色為龍的眼(亦可用手電筒),白布剪成眶比眼大些),用紅布剪成眉,鼻孔用黑色布剪成。

用厚壹公分瓦楞紙剪龍齒(尖齒上下四支、門齒上下兩排、漆成白色,如圖)及長三十五公分、寬十二公分瓦楞紙剪成舌形(漆成紅色),分別置於龍嘴。

用長五0公分紅色塑料繩若幹條,對折系在壹鐵絲上,再用鐵刷,刷開成為細絲以為龍須,最後綁在龍的下顎上。

最後用透明噴漆全部噴灑壹次。

3、龍身的制作

用長三十公分、寬九公分、厚壹公分的木板兩塊,每塊中間鑿壹直徑約三公分大小的圓孔(其中壹塊不要穿透),另取長八公分、寬九公分、厚壹公分的木板兩塊,四塊木板釘成壹長方形,再將長105公分、三公分直徑之竹或木棍(用藤棍、甩動效果更佳),穿過底下木板,用樹脂及鐵絲、鐵釘固定(務必紮緊,因為龍身轉折躍動大,易松脫),***十二支( 多余則備用 )。

用厚0.五公分塑料網,長三十公分、寬94.2公分圍繞在矩形木板四周,並予固定(可用鐵絲密密紮緊)。將此塑料圓筒兩端用膠布包紮,以免凸出部份劃破龍衣。

紮竹(藤)圈直徑為三十公分,***八十個(多余則備用)。

竹圈與竹圈相距三十公分(每節六個)用尼龍繩四條打結相連,紮在塑料圈上,並予以固定。

準備兩條粗棉繩各長為三十公尺,分別穿過龍身支架上下端內部,並以固定,以為龍筋。

4、龍衣的制作

用寬壹公尺、長二十二公尺之自布,在布寬的兩邊各縫起壹公分,並在兩邊每隔三十公分處,縫上壹布帶(長約十五公分),做為固定龍衣之用。

用紅布(絨)剪成三角形,縫成龍的脊背。

在龍衣上繪龍鱗(或刻龍鱗橡皮章、沾油墨壓印)及肚紋(每隔五公分繪寬壹公分紅線。

龍衣上亦可縫圓型亮片,以增加光澤,在陽光下閃爍亮麗。

5、龍尾的制作

用長三十公分、寬九公分、厚壹公分的木板兩塊,每塊中間鑿壹直徑約三公分大小的圓孔(其中壹塊不要穿透),另取長八公分、寬九公分、厚壹公分的木板兩塊,四塊木板釘成壹長方形,再將長105公分、三公分直徑之竹或木棍(用藤棍甩動效果更佳),穿過底下木板,用樹脂及鐵絲、鐵釘固定(務必紮緊,因為龍尾活動量大,易松脫 )。

用厚0.五公分塑料網,長三十公分、寬94.2公分圍繞在矩形木板四周,並予固定(可用鐵絲密密紮緊)。

用寬0.八公分之竹蔑壹支,紮成直徑二十三公分之圓圈壹個,並結紮在木板中央靠邊部份,另取相同竹蔑長150公分,延著前述圓紮成尾狀,並固定於木板中央靠邊部份。

用長短不壹的細竹蔑八支,紮連在尾上,再用大小不同的竹(或塑料網)圈十四個,依次紮好,使成尾型,用樹脂及細鐵絲確實固定,尾端卷起於右邊。

用鐵絲(或塑料網)紮成三角形龍脊並貼紅布。龍尾糊上白布並上漆,再畫鱗片(繪時愈靠龍尾龍鱗要愈小),即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