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鄰粵港澳的廣西,曾是內地向香港輸出大米的重要省份之壹。廣西是水稻生產大省,種植優質秈稻歷史悠久。黃殼油占、白殼油占、水芽占、鵝塘占、展顏占、西山占曾是廣西歷史上著名的優質水稻品種。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廣西培育種植了1號、特美、05占、團黃占、西黃占、馬壩站等優質品種,並出口港澳,成為輸港大米的主要省份之壹。曾占出口香港大米的30%,僅次於廣東省;最大出口量為1984,出口量達到9萬噸,出口市值超過1億美元。隨著東盟國家和我國其他省份優質稻米生產的快速發展,以及該地區種植結構的調整,廣西優質秈稻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主要是滿足區域需求,部分銷往廣東市場。從生長情況看,江南、華南早稻大部分處於乳熟期,湖北、安徽處於抽穗灌漿期。
因為洪水,江西省已經提前趕赴受災地區和洪水地區收割早稻。農業調度數據顯示,截至7月中旬,全省早稻收獲面積11567000畝,其中鄱陽湖流域35個縣從7月11至6月16搶收早稻6438000畝。全省早稻受災面積449.5萬畝,總產量主要集中在鄱陽湖區。根據7月19農情調度數據,早稻收獲118.5千畝,中稻收獲72.2千畝。晚稻種植和播種進度普遍滯後,尤其是鄱陽湖周邊地區。湖南省洞庭湖流域、湖北省仙桃市、安徽省巢湖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湖南嶽陽早稻畝產500-600公斤,比去年減產200-500公斤。由於持續降雨,早稻部分地塊被淹,新季早秈稻青粒飽滿,不飽滿,水分過多,不得不晾曬,謝麗爾比例大增。總的來說,2020年早稻增加的面積可能難以彌補洪災造成的面積損失,新季早稻產量和品質將不如上年。
在市場關註早秈稻產量的同時,中秈稻的生長和雙季晚稻的種植也值得關註。由於中秈稻處於分蘗拔節期,受洪水影響,部分壹季稻可能長期浸泡在水中,因此生長進程可能延遲,有效穗數可能減少。超過4天不頂,可能面臨20%以上的減產,超過10天甚至可能無法收割。至於晚秈稻,受降雨影響較小的地區插秧已經基本結束,湖區和早洪區的農民還在觀望,擔心發生二次洪水。2020年江西省晚稻種植任務為654.38+08.7萬畝。截至19年7月,江西省早稻收割進度僅82.9%,晚稻播種進度僅46.1%。7月22日,全省已種植晚稻13935畝,是近年來較慢的壹年。據中央氣象臺預計,江南中南部、華南部分地區35℃-37℃的高溫天氣將持續到7月底,部分地區38℃-40℃。壹些農業專家擔心洪水過後會出現幹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