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些喜歡吃豆腐的朋友約好去深坑吃豆腐。
早就知道深坑是豆腐的聖地,但看到和品嘗到豆腐能做出壹整桌菜,還是很驚訝!豆腐幾乎是萬能的。煎、炒、煮、炸、鹵制、燉、烤、蒸、紅燒、麻辣、幹燒、腌制,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吃那些別出心裁的豆腐讓我想起了我喜歡豆腐的原因。
從前在農村,我們早餐都是地瓜粥,很少有配菜。最常見的是油炸花生、豆腐、泡菜和豆腐。
在我們家吃豆腐和普通人不壹樣。我媽壹大早就去市場附近的豆腐作坊買老豆腐,剛做好,還熱乎乎的。媽媽經常把豆腐和墊板帶回來,放在餐桌中央。每隔四格切成塊,撒些碎柴火和少許醬油糊。每吃壹口,香噴噴的豆香味就會充滿妳的口腔,讓妳無言以對。可惜每個人都只能吃壹塊方的,吃完跑去學校的時候感覺舌頭上豆腐的余香。
我們經常吃豆腐,因為它最便宜,最有營養,也最美味。
從此我愛吃豆腐,但我從沒想過豆腐可以做壹桌酒席,成為酒席中最重要的主角。
我壹邊吃豆腐,壹邊對朋友說:“我們壹直在吃豆腐。我們真的應該認為豆腐不僅是食物,還是我們的老師。”
朋友們聽著,面面相覷。
我說豆腐在很多地方可以為人師,比如豆腐是方的,外表莊重,內心柔軟;這就好比古代的禪師。表面上他是堂堂正正,堂堂正正,但在他的內心,他的妻子是渴望的。
豆腐不避寒熱。與其他食物不同,有些食物是涼的,有些是熱的。“凍豆腐”和“油炸豆腐”不會讓豆腐失去味道,反而會讓它變得獨特。這種沒有寒熱之分的氣質,可以在水火中鍛煉,也像禪師“冷則殺妳,熱則殺妳。”
豆腐對所有的食物都抱著包容和欣賞的態度。這個世界上沒有豆腐這樣的食物,也完全沒有排斥其他東西的性格。鮑魚排骨坐不貴;和青菜蘿蔔壹起煮,不便宜。在富人的宴會上,用龍蝦做菜不是壹種享受;在窮人的大鍋裏,和剩菜混在壹起,並不可悲。和筍菜做朋友,不顯;與紅磡九洞同行,它不躲...像這樣完全放棄執著,相愛,不就是三昧的境界嗎?不就是金剛經上說的“除了壹顆心,妳應該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居住”的境界嗎?
再想想,做壹塊好豆腐,是壹個煞費苦心的過程。首先,它在壹個沈重的石臼中被磨成碎片,在壹個小網眼中過濾,並在水和火中熔煉。豆腐在經歷了種種折磨之後,永遠是“若用火焚燒,只剩清白在人間”,永遠以最幹凈的面目示人。無論怎麽煮,都不會失去“本來面目”。這不也是壹個人走向更高層次所需要的鍛煉嗎?
豆腐的內涵和性格真的是說不完的。很多人說火藥、紙、印刷術是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豆腐的發明也毫不遜色。如果把豆腐從文化中剔除,從此餐桌上就沒有豆腐了,這真的不可想象。
我們不僅要吃豆腐、愛豆腐、學豆腐,還要廣泛傳播豆腐的偉大。
千百年來,豆腐沈默不語,卻是先知先覺。在我們執著之前,在我們與眾不同之前,在我們被冶煉之前,在我們能用欣賞的眼光看世界之前。
說完豆腐的偉大,朋友們都盯著桌上的豆腐。的確,面對這個平凡的世界,如果我們換壹種眼光,我們看到的世界會是五彩繽紛的,甚至在壹個小小的豆腐裏,都蘊含著浩瀚的哲理和深刻的啟示!
但是,再大的情況,還是要回歸平常心。豆腐不是最正常的食物嗎?
我舉起筷子,專心吃最後壹道甜點——杏仁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