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魚翅可以直接和雞肉壹起煮著吃嗎?

魚翅可以直接和雞肉壹起煮著吃嗎?

可以,煮了就不用味精了。

味精是我們烹飪中常見的調料,但是妳知道味精還是可以放在任何壹道菜裏的,有五種菜是絕對不能放味精的。

壹、炒肉菜不需要加味精。

肉類已經含有谷氨酸。當它遇到菜肴中的鹽,被加熱後,自然會產生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美味食物都不需要添加味精,比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等。

第二,醋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多的菜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下不易溶解,而且酸度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裏脊、醋炒白菜等酸味菜不能放味精。

三、拌涼菜不宜放味精。

因為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能充分發揮提神的作用。而涼菜溫度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直接粘在原料上,無味,令人失望。如果非要在涼菜裏放味精,可取的做法是用少量熱水溶解味精,然後拌入涼菜裏。

第四,餡料不宜加味精。

很多人在餃子和春卷的餡料裏放壹些味精,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後,會經過蒸、煮、炒等高溫工序。但只要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變性。不僅會失去風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對人體健康有害。除了不拌餡,做熱菜的時候,味精只能在菜快要離火的時候加。

五、味精鹹而不甜。

在適當的鈉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可以更加突出。所以味精的鮮味在鹹的菜裏可以很好吃,但如果把味精放在甜的菜裏,不僅不會增強鮮味,反而會抑制甜鮮食物的原味,產生壹種臭味。所以,雞肉、玉米湯、甜芋頭等菜肴不能加味精。

味精的正確使用

味精含有鈉,過量攝入會導致高血壓。老年人對鈉的攝入特別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要少吃味精。

當味精的消耗量超過身體的代謝能力時,甚至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的含量增加,限制鈣、鎂、銅等人體必需礦物質的使用。特別是谷氨酸能與血液中的鋅結合,不能利用的谷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而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所以,嬰幼兒和乳母要禁食或少吃味精。世衛組織規定1歲以下兒童食品中禁止添加味精,而我國規定12歲以下兒童食品中不得添加味精,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多吃天然美味的食物。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長期過量食用谷氨酸單鈉可能導致視網膜變薄,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對了,近幾年市場上出現的雞精不是從雞肉中提取的,而是在味精的基礎上添加保鮮核苷酸制成的。因為核苷酸有雞肉的鮮味,所以叫雞精。從健康的角度來說,雞精對人體也是無毒無害的。

科學食用味精,烹飪時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避免高溫使用。

炒菜時,如果在溫度很高的時候往菜裏放味精,就會發生化學變化,把味精變成焦谷氨酸鈉。這樣非但沒有調味,反而會產生輕微的毒素,對人體健康不利。科學實驗表明,味精的溶解度在70℃-90℃最佳。

所以,放味精的最佳時間是菜快熟的時候。如果菜品需要增稠,先放味精再增稠。按照味精不要放高溫的原理,妳在上漿糊化的時候不需要加味精。

2、避免低溫使用

味精在低溫下不易溶解。如果想吃拌菜,需要放味精提鮮,可以將味精用溫水融化,冷卻後倒在涼菜上。

3、避免用於堿性食物。

在堿性溶液中,味精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壹種有臭味的谷氨酸二鈉。所以煮堿性食物的時候,不要放味精。如果魷魚是堿做的,就不能加味精。

4、避免過度分娩

味精過量會產生壹種有鹹味但不鹹不澀的怪味。使用味精並不是越多越好。

小貼士:

每日食用味精不宜過量。壹般情況下,每人每天食用味精不應超過6克,否則會出現頭痛、惡心、發熱等癥狀;過量食用味精也可能導致高血糖。老年人和高血壓、腎炎、水腫等疾病患者要謹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