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餃,是廣東茶樓、酒家的傳統美點.廣東人飲茶,少不了來壹籠蝦餃.上乘的蝦餃,皮白如雪,薄如紙,半透明,內餡隱約可見,吃起來爽滑清鮮,美味誘人.
蝦餃起源於上世紀20年代後期的廣州河南(現海珠區)五鳳村,該村壹湧二岸,當地人在岸邊捕到鮮蝦後剝其肉以粉裹而蒸之,其汁液不外流且極鮮美,久而久之,名聲鵲起而風行於市,並引進到茶樓食肆,經不斷改良,形狀由角形改成梳子形,細摺封,每只不少於十二摺呈彎梳狀,美觀得體,成為南粵名點.
後來,蝦餃皮由米粉改為澄面(小麥澱粉),用大滾水熨熟而成,餡的原料也有了改進,即用合理比例,以鮮蝦肉、熟蝦肉脊肥肉頭(用大熱水熨過,去油增加口感),脫水鮮竹筍尖,豬油加味料組成,以旺火蒸之,達到晶瑩通透,餡心紅白雙映生輝,百食不厭而回味無窮成粵點之首.
縱觀今時,要吃上名副其實的靚蝦餃,確難尋覓,主因是澄面問題,過去澄面加工是每年深秋以小麥磨漿壓幹,反復暴曬而成,不用任何物料搭配,質感晶瑩通透而爽.如今需求量大,以暴曬改為烘幹,這壹制法澄面皮就復成粘牙而不爽.
蝦餃在制作上較為講究,將澄面、生粉制成蝦餃皮;鮮蝦洗凈去殼吸幹水分壓爛攪拌成肉膠,肥肉切成細粒,用開水燙至剛熟,再用清水浸過,使肥肉既爽而又不致出油;加入雞蛋白、細筍絲、味粉、麻油、胡椒粉等配料,經冷凍後制成蝦餃蒸熟.蝦餃片薄而半透明,皮內鮮餃餡料隱約可見,形似壹梳香蕉.由於外形美觀,味道鮮美爽滑,美味可口,深受海內外食客贊譽.近十年推出的雞粒蝦餃、蟹黃蝦餃等新品種更受食客的青睞.
二:海南粉
海南粉是海南的風味小吃,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是最具有海南特色的風味小吃.
海南粉不僅好吃,外形也好看.白色的粉在碗裏,灑上蝦醬、嫩椒、蔥花、爆花生米.令人看了都垂延三尺,恨不得馬上吃上壹碗.
海南粉有兩種:壹種是粗粉,壹種是細粉.粗粉的配料比較簡單,只在粗粉上澆上滾熱的酸菜牛肉湯,撒少許蝦醬、嫩椒、蔥花、爆花生米等配料即成,叫做“粗粉湯”;而細粉比較講究,要用多種配料、味料和芡汁加以攪拌腌著吃,叫做“腌粉”.海南粉通常指的就是這類“腌粉”.
海南粉的做法很簡單:來了客人,抓適量凈粉絲放入碗中,加入適量的老抽,蒜泥,用蒜頭爆香過的花生油或芝麻油,煮熟的黑豆芽,用肉絲、筍絲、蝦仁、生粉制成的熱芡汁,牛肉於絲,炸魷魚絲,油炸花生米,炒芝麻仁末,脆炸面包及碎香菜,用筷子夾著粉條和它們攪拌調均後便可進食.
吃海南粉也挺有意思.吃粉時,我喜歡壹根壹根的吃,找到粉的“頭”以後,“噓”地壹下吸進嘴裏,真是順滑爽口呀!吃肉絲、花生、筍絲時,我先用舌頭舔壹舔它的“粗”味道,再細細地咀嚼,品嘗它的“細”味道.
有壹天我吃海南粉時,由於吸粉過猛,汁濺得滿臉都是,弄得我狼狽不堪.
海南粉只是海南的其中壹種小吃,當然還有很多種,但海南粉是最著名的壹種.如果妳來到海南玩,千萬別忘了吃海南的風味小吃——海南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