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
景點介紹
天壇在北京的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的東面。它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天壇是球球和古琦兩座祭壇的總稱。它有雙重祭壇墻,形成壹個內部和外部祭壇。壇壁南圓北圓,象征圓的地方。主要建築在內祭壇,球球祭壇在南面,山谷祈禱祭壇在北面。兩座祭壇在同壹條南北軸線上,中間隔著壹堵墻。球球壇的主要建築有球球壇、禦殿等,谷神壇的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宮和祈年門。
景點位置:北京市東城區天壇路1號
門票成人票15元/人
適合旅遊季節,春秋兩季。
交通路線
總線:
(1)乘以7,17,20,35,36,69,71,105,106,110,120。
(2)天壇路6、34、35、36、106、110、687、707路北門下車。
(3)天壇路2、20、35、69、71、504、826路西門下車。
(4)36,53,120,122,525,610,800,特11,814,958,特3,特65438+。
(5)6, 25, 34, 35, 36, 39, 41, 43, 60, 16, 525, 610, 684, 685, 687, 707, 727.
地鐵:
目的地出口:西南d口。
班次:2號線每班3分鐘,5號線每班3分鐘。
下車後如何到達景區:沿祈年街走490米,向右轉人行道,到達終點。
推薦旅遊項目
(1)瓦丘灘
瓦丘壇是舉行冬季至日儀式的地方。主要建築有瓦丘、皇穹宇及其附屬建築、廚房、三庫和祭祀亭,附屬建築有桌子和燈籠。
穹頂臺面上每層的石板、擋板、臺階的數量為奇數九或九的倍數。比如桌面的石板從上層的中央卵石開始,第壹圈是九塊,第二圈是18塊,周圍的圈依次遞增九的倍數。每層漢白玉欄桿的數量也是如此。燒柴爐位於外丘壇東南,朝北,圓柱形,青釉磚砌,東、西、南三面有九級臺階。柴火爐是在舉行冬季至日儀式時用來將祭品(神)燒在正確的位置。
②谷物祈禱祭壇
祈谷壇是孟春舉行祈谷儀式的地方。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主要建築包括祈年殿、皇宮、東西配殿、祈年門、廚房、祭祀亭和長廊。附屬建築包括內外墻、服務平臺和單筆橋。內壇墻東南西北有天門,外壇墻有祈禱門。祈谷壇的祭壇是壹座壇殿合壹的圓形建築,是根據古代“殿下祀帝”的說法而建立的。祭壇共三層,高5.6米,下徑91米,中徑80米,上徑68米。大殿呈圓形,高38米,直徑32.7米。它有三層藍色琉璃瓦,圓形屋檐,金字塔形屋頂和鍍金屋頂。
(3)單筆大橋
單筆橋是連接祈年壇南磚門及其南天門(成鎮門)的隧道,也是連接祈年壇和瓦丘壇的軸線。它長360米,寬30米。單筆橋上有三條石板路,中間是神道、東禦道、西王道,北高南低,北端高4米,南端1米。北行的路讓人壹步壹步往上爬,像面對著天堂。
(4)七十二個房間
祈年殿東側有72條走廊,是古琦廟的附屬建築。是有檐有脊的溫室,南北有大門窗,俗稱“七十二間”。在長廊中央部分的北面,有五個“神庫”,是收集祭祀用品的倉庫。“神庫”的西面是“神廚”,在這裏祭天時要制作供品和糕點。神廚、神庫、祭祀亭、祭祀壇由壹條長廊相互連接。從東磚門到東北祭祀亭的走廊呈正方形,有72個房間,對應祈年殿36根柱子的大小,象征72個地煞。
遊覽路線(推薦三種方式)
(1)北門公園
黃幹廳-祈年殿(可順道參觀神廚、長廊、祭祀亭)-單筆橋-九龍柏-禦殿-回音壁-牟丘-神樂部-齋宮-鐘樓-玫瑰園-百花園-西門(出園)
(2)東門入場
祭祀亭-神廚-黃幹殿-祈年殿-單筆橋-皇家穹頂-回音壁-牟丘-神樂樹-齋宮-百花園-玫瑰園-西門(園外)
(3)南門/西門入口
當妳進入南門/西門時,可以按照以上兩條路線倒序參觀。當然妳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