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逆”痰濕體質?
痰濕體質該如何全方位的調節自己呢?
中醫學強調整體觀,調理體質自然不能手段單壹,必須進行全方位的調節。
第壹:改變習慣的關鍵在於飲食。
素食,這壹點很重要!
與 歷史 對比,我們的飲食結構早就大不相同了。
歷史 性的“富貴病”,成了 歷史 ,普通百姓也就無意間和富人走上了同壹條路:治病,治療富貴病。
我們對飲食結構進行分析。
甜的,粘的食物,消化不了,就成了“痰”。
每個人都在想,哪種食物是自己最喜歡或最想吃飽的?
痰濕型體質的人,都喜歡甜、粘;
如:巧克力、蛋糕、年糕…
中醫學認為,粘稠的食物可以補脾益氣,但這並非絕對!
也要看看哪些食物!
比如山藥,粘稠的,但它好消化,不滋膩。但是元宵、粽子、月餅、奶油、炸糕之類的食物,包了壹大堆糖、油在裏面,很甜很膩,很難消化,要生痰。
晚餐很重要,不要吃太多。
第二:適度出汗,是平衡人體陰陽關系的有效方法
除註意飲食外,還必須增加鍛煉,坐久了就不行了。
“獵豹”的速度可達100公裏/秒,最快可達120公裏/秒,但這樣的速度只能持續大約1分鐘。快速奔跑,使肌肉產生大量熱量,長時間後會超出心臟的調節能力,導致大腦死亡。甚至在跑了壹分鐘之後,它還得停下來,趴在地上,流汗,吐舌頭,降低自己的體溫。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剛不可久,柔不可守,的道理。
人的身體同樣如此,陰陽平衡,百病不生;陰陽失調,百病纏身。
汗液是調節人體陰陽平衡的有效手段。
如今,人們都想壹天減幾斤,這是違反生理規律的,因為增重也是經過壹個過程的,要想減重,同樣需要壹個過程,不可能是壹天。
短期的過度鍛煉和節食,減肥後的體重不但容易反彈,還會加重對臟腑功能的損害。
例如鍛煉肌肉。適度運動,使身體 健康 ,同時也能鍛煉脾氣運化功能。
但壹旦運動得過多,我們就會覺得特別餓,每天都要吃幾頓。
年輕時可能感覺不到,壹般人的話說還能“努壹努”。
但是,過了壹會兒,會慢慢發現自己的消化功能並不那麽好。
即使仍然愛餓,也能吃,但會出現腹脹、便秘,肌肉酸痛……身體已經很強壯了,卻感覺沒有什麽勁兒了。
本來睡壹覺,這些癥狀就會減輕。可現在睡不著覺了,睡醒後疲倦的癥狀也沒有緩解。這些癥狀表明妳在“練習”過程中受傷了。
鍛煉時要把握壹個度,我們推薦微汗是最好的,即散步或打球或身上剛出壹層薄薄的汗液即可。
如此可調和營衛,利於陰陽平衡。
決不要大汗淋漓,不但無法調和人體的陰陽,反而失調得更加嚴重。
肥胖者多汗,多氣虛,若運動過多,甚至會引起大汗亡陽,手足逆冷,心悸眩暈,喘息不止,有些癥狀與休克相似。
鍛煉之後還要註意休息。許多人習慣拿起壹瓶水“咕咚”壹口喝下去,最好還是冰鎮的。
不管是痰濕體質還是痰飲體質,這樣都會加重脾的負擔。
適當喝水要少喝,多次,喝個半飽就好,給身體壹個喘息的時間。
另外,最好用溫水,如果冷的話至少要用白開的,不要用冰鎮飲料,特別是碳酸飲料。
脾臟是氣血生化之源,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脾臟負擔重,每天都在不停的工作,而且需要長達七八十年的使用時間!沒照顧好可以嗎?
有些習慣是最容易刺激脾胃的,如果妳有這樣的壹些習慣,脾就會自然而然地和妳耍小聰明。
壹、飲食過多傷脾
吃得很飽。比如自助餐,每個人都喜歡,特別是年輕人。付壹定的錢,解下褲腰帶快快樂樂地吃,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不免勾起了人多吃有賺,少吃會虧的心理:
實際上,自助餐這個東西,不多吃壹點會覺得虧,多吃壹點會覺得虧!
脾臟的功能就這麽大,為了消化壹堆食物而連續掙紮了數小時。
如此壹來,不但不能保證這些食物全部轉化為谷子,而且還會出現相當程度的“豆腐渣工程”,使飲食變成痰濕;更要命的是,脾氣受了重傷,在很長壹段時間裏都會出現疲勞、困乏、不思飲食的情況,用壹般人的話說就是“吃傷了”。
前人經歷過饑荒的年代,十有八九都是營養不良。之後糧食問題解決了,雞鴨魚肉吃得津津有味,於是就放手吃了,結果吃得壹塌糊塗。
二:脾喜甜味
多數痰濕體質的人喜歡吃美味的食物,甜食、點心占了很大比例。
脾臟非常喜歡甘甜這壹味,但是,喜歡的東西吃多了往往會失去它的味道。
即使脾臟再喜歡吃甜的食物,吃多了,還是會有損傷,這就是所謂的膩脾,除肥胖外,還會出現腹脹,體重,脫發,口舌粘膩的癥狀。
如今暴食癥和厭食癥並存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不少愛美的年輕女孩把食物當作撒氣或逃避的手段,減肥減得狠起來什麽也不吃,壹失控就暴食到撐壞,完事後又開始生自己的氣,後悔失控,就自虐般地開始節食。然後循環循環,不停地重復。
三、肝臟疾病首先出現
中醫學說肝主怒,生氣時肝氣旺盛。
肝臟有壹個特點,叫“喜條達,惡抑郁”,意思是這個火妳要發出來,不要憋在心裏。如果心中的氣沒有說出來,沒有說痛快,就感覺全身憋屈,手脹,眼脹,胸脹。此時,肝氣不能正常疏泄,無法排出,因而造成肝氣郁結。
肝臟疾病有壹個特點,就是容易導致脾胃病。
由於肝臟是五行屬於木的,而脾胃是土的。五行土中,木能克土。
氣憤時,肝火旺,肝氣郁結,氣郁結之火,則引起胃火。
藥方中有這樣壹句話:肝火犯胃,吐吞酸。
胃火的明顯表現是吐酸,西方醫學稱之為胃酸分泌過多,燒心,胃痛。
胃裏的液體分泌增加,妳想吃東西。但是此時是不敢吃的,吃的東西就會把鼓鼓的氣壓下去,更糟!
這壹“饑餓感”並非真正的“饑餓感”,而是由臟腑機能失調引起的“假信號”。
假如我們因為這個“假信號”而吃得太多,進食後就會加重脾臟的負擔,使脾臟得增加額外的消化。
再者,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往往會吃壹些有營養的零食,大多是又甜又膩又油膩的食物,糕點、巧克力、堅果……壹不小心就會消化不良,痰濕大量產生。
不但如此,肝氣郁結還影響了脾氣散精,胃氣降濁的工作,使運化的水谷精微上無法輸送到全身,產生痰濕下無法排出體外,最終停滯不前,形成肥胖。
我在臨床上接觸過不少這樣的女孩,有的人郁悶了兩個禮拜,還吃了兩個禮拜的點心,結果體重增長得很快。因此,當心情不好的時候,要慢慢來,找點別的事消遣壹下,慢慢地,放松後才能吃飯去。
四:脾主思,思過亦傷脾
中醫認為脾主思,
心理和思維活動靠脾氣的鍛煉。後天的飲食中消化吸收充足的能量,使氣血充足,滿足心理思維活動的需要。
相反,過多的思想活動會加重脾氣的負擔,就像壹個全新的機器,老讓它滿載甚至超負荷運轉,那麽磨損就會很嚴重。
因此說,“思慮傷脾”。
尤其在吃飯的時候,脾氣在不停的運化,氣血充盈在胃腸,工作量很大,如果在這個時候看電視,談判,聊天,玩 遊戲 ,消耗了太多的能量,就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食物無法充分運化,變成痰濕,積聚在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