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白術炒與不炒的區別 三種人不能吃白術

白術炒與不炒的區別 三種人不能吃白術

1 白術炒與不炒的區別 1、炮制方法不同

生白術

生白術是白術通過揀凈雜質,用水浸泡,浸泡時間應根據季節,氣候變化及白術大小適當掌握,泡後經撈出,潤透,切片,曬幹制成。

炒白術

有的是先將麩皮撒於熱鍋內,候煙冒出時,將白術片倒入微炒至淡黃色,取出,篩去麩皮後放涼;有的將白術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噴淋清水,取出晾幹制成;還有取伏龍肝細粉,置鍋內炒熱,加入白術片,炒至外面掛有土色時取出,篩去泥土,放涼制成。

2、藥物功效主治不同

功效

白術和炒白術的功效主要是燥濕利水、補益脾氣,不過炒白術還具有燥濕利水、補益脾氣、安胎、斂汗的功效,而且炒白術相對於白術,其燥濕利水的功效相對要強。

主治

炒白術通常是用來治療脾虛泄瀉、食少、自汗、水腫、胎動不安等病癥。

生白術更多的功效是可以延緩衰老,還可以控制血糖、血脂、血壓,還有抗凝血等作用,在臨床中通過對於脾胃的滋養可以提高人體正氣,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對於抵抗疾病,保護肝臟都是有好處的。

但無論是炒白術還是生白術,患者在使用時都需要經過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對癥服用,不可私自亂服,以免引發不良後果。

2 去濕氣用生白術還是炒白術

炒白術的祛濕效果要比生白術好。

炒白術與生白術其實是屬於壹種藥材,它們大體的治療方向是壹致的,但由於它們炮制的方法有所不同,從而也使得他們治療方向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了,在中醫臨床上炒白術主要用於因體內濕氣過重而引起的脾虛體乏,盜汗,小肚發脹且難以消除,特別是因為濕邪過重所導致的倦怠乏力,而生白術主要更偏向於健脾消腫,服後效果以炒白術更顯著,建議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對癥下藥。

3 止汗用白術還是炒白術

炒白術。

白術性溫,味甘、苦,歸脾經和胃經,具有健脾益氣、止汗、燥濕利水、安胎、和胃等功效,對於脾虛食少、胎動不安、腹脹、泄瀉、水腫、便溏、痰飲眩悸、自汗等癥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臨床上用炒白術治療消化不良、肚子發脹、表虛自汗、脾胃不和等周身癥狀較多。

需要服用白術的患者,需要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避免擅自用藥,以免對身體產生壹些影響。

4 三種人不能吃白術 1、郁結氣脹者

白術吃多之後可能會讓腹部出現脹氣的情況,而對於原本身體就有郁結癥狀的人來說,壹旦服用之後就會加重腹脹的情況,因此這類人群不宜吃。

2、陰虛內熱者

白術性溫,是屬於溫補中藥材,如果本身體虛又有內熱之癥的不宜吃白術,以免補益不當無效,反而加重自身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