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用過壹段時間,期間換過不同的app,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過。
下面我就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查閱到的資料來回答壹下關於番茄工作法的X問X答。
問題1:用壹次需要25分鐘嗎?
回答:不壹定。
默認的使用時間是25分鐘,因為成年人的專註力大概只有25-35分鐘。25分鐘後,人的註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所以默認設置為:25分鐘集中+5分鐘休息。
當然,妳可以在使用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情況設定時間。我休息30分鐘+3分鐘左右。
但建議時間不要超過45分鐘。想想小時候壹節課45分鐘。妳能這麽長時間專心聽課嗎?
問題二:這樣的時間設置會不會擾亂壹個人的專註力?
回答:壹般不會。
會問這個問題的朋友,很可能是因為妳進入狀態的時間長了,比如前5分鐘習慣性的做別的事情。
如果這是長期現象,建議妳適度調整,否則妳會有壹種心理暗示,認為前面的過渡時間是理所當然的。
另壹種情況是妳進入心流模式。比如壹個靈感就是不想停下來。在這種情況下,停止就好,但建議這只是特殊情況,否則不利於妳的習慣。
問題3:我壹定要用APP嗎?
回答:不壹定。
應該說用APP比較方便,壹般會有計時的功能,有利於後續的復習。
不過,某寶上也有真番茄鐘出售。喜歡實物的可以去逛逛。
問題4:使用番茄工作法過程會發生什麽?
回答:壹般有兩個問題。
問題1:不強求。
這裏的“不堅持”是指妳不能在25分鐘內集中精力做壹件事。番茄工作法特別適合註意力不集中或容易分心的人。它的規則是強迫妳在番茄鐘期間只做壹件事。如果妳不堅持這個原則,和不使用它沒什麽區別。
問題2:光學記錄不復制。
很多人通過番茄工作法記錄每筆交易的完成時間,但記錄後就不管了。其實這些記錄下來的數據還是挺有用的,反饋了很多妳過去沒有關註的事實和問題。所以定期檢查,然後進行調整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說番茄工作法是PDCA循環(Plan-Do-Check-Act),就是這個道理。
問題五:番茄工作法適合哪些人?
回答:適合那些不能專心工作的人。
像我,越老越難集中精神。這個時候,番茄工作法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每次用的時候都會有心理暗示:25分鐘只能做這壹件事!心理暗示時間長了就成了條件反射。番茄鈴壹打開,大腦就開始認真起來。
另壹方面,人總是賤的,有期限更有動力。
有些容易拖延的朋友,僅僅25分鐘就忍不住快速起床,有時候效率無形中提高了。
問題6:番茄工作法被打斷怎麽辦?
回答:?
1.如果是電話,我會先掛斷,然後在微信/丁丁/QQ上留言:我很忙,請留言。
2.如果彈出壹個對話框,我壹般會回復:我很忙,大概XX時間後回復。然後把它添加到待辦事項列表中。
有消息壹般不回是不好的,因為如果很急的話可能會著急遲遲不給對方回復,所以先給對方壹個初步的反饋也是可以的。
問題7:番茄鐘壹定要設置任務嗎?兩個怎麽樣?
答案:壹個番茄鐘不壹定要只設置壹個任務。
完成壹項任務所需的時間是不同的。在開始另壹個任務之前,我們首先要估算完成這個任務需要多少個番茄鐘。
比如,預計用4個西紅柿做課程的PPT。當然也有可能是預報不準。這需要妳長期訓練,多使用番茄工作法,妳會越來越準。
問題8:番茄工作法還可以有哪些升級?
回復:我平時用APP,所以升級的建議也是圍繞著APP。
建議1:配樂。
許多番茄時鐘應用程序的BMG是時鐘的聲音。這種聲音在妳困的時候更困,無聊的時候更煩,所以建議妳可以換成白噪音或者純音樂,讓人心情好壹點。
建議2:自動統計和建議。
壹般的番茄鐘APP會在壹天結束後給妳反饋這壹天使用番茄鐘的次數,但這太初步了。建議大家可以對每個品類的番茄鐘數進行反饋,然後設置壹些問題或者建議。
例如,我今天工作了八個番茄鐘,而工作日只有五個。這時候可以彈出壹個提示,問:今天是不是出什麽事了,為什麽我工作了這麽久?
而且妳可以每周做壹個統計報告,比如:
上班的番茄鐘平均是x;
讀書的番茄鐘平均是y;
......
做類似的事情別人用了多少,用到了什麽水平,對提升自己更有意義。
建議三:遊戲化
妳可以把番茄鐘和遊戲結合起來。比如今天完成五個番茄鐘,可以獲得盡可能多的金幣,收集到盡可能多的金幣可以達到什麽水平.....通過層層通關來設置遊戲會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