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食物對孕婦除濕氣有哪些作用?

食物對孕婦除濕氣有哪些作用?

孕婦如果太濕,壹定要盡快調理。所以,家長要知道,孕婦要祛除潮濕的食物。孕婦除濕氣的食物有哪些?以下是我為孕婦準備的去除濕氣的食物。歡迎閱讀。

孕婦祛濕食品1,清熱祛濕粥。

配料:紅豆、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芡實、燈芯絨、茯苓。

做法:將燈芯絨、木棉、茯苓洗凈,然後放入鍋中加水煎煮,最後取出藥汁。在藥汁中加入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芡實,同煮制成粥。

2、夏季健脾祛濕湯

配料:大棗、生姜、薏苡仁、葛根、玉竹、赤小豆、陳皮、扁豆。

做法:將鍋內所有食材放在壹起,然後慢煮,趁熱服用。

3、綠豆百合薏米粥

配料:綠豆、鮮百合、薏米、粳米、冰糖。

做法:薏米、綠豆、粳米洗凈,然後用清水浸泡20分鐘;百合也洗凈後切碎備用;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綠豆、薏米,大火燒開後慢燉,待綠豆開花後加入粳米、百合,再煮成粥;出鍋前加入冰糖攪拌均勻,即可出鍋。

4.蓮藕百合湯

配料:蓮藕、百合、冰糖。

做法:將蓮藕洗凈,然後去皮切成細絲備用;新鮮百合去皮後也切絲備用;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燒開後加入準備好的蓮藕絲和百合絲;大火燒開後,小火煨。蓮藕、百合變軟爛後,加入準備好的冰糖,攪拌均勻後,就可以直接出鍋了。

5.黃芪山藥薏米粥

材料:薏米和大米各50克,山藥30克,黃芪30克。

做法:薏米和大米分別洗凈,薏米用清水浸泡4小時;山藥洗凈,去皮,切塊;黃芪洗凈。鍋置火上,倒入黃芪和水,中火煮沸,再轉小火30分鐘,去渣取汁。將薏苡仁加入黃芪汁中,大火燒開,20分鐘後加入山藥丁和大米,轉小火煮至米粥粘稠。

功效分析:薏苡仁能健脾利濕;大米可以健脾;山藥能健脾;黃芪能健脾、利尿、消腫。濕氣經過脾臟,脾臟健康有利於濕氣的排除和防止濕氣的侵入。所以壹起煮,健脾利濕的效果很好。

溫馨提示:薏仁能使身體受寒,寒性體質的人不宜多食粥。

6.蝦仁冬瓜粥

材料:冬瓜150克,蝦仁50克,大米50克,香菇20克;雞湯1000g,鹽3g,胡椒粉少許。

做法:冬瓜洗凈,去瓤去籽,保留瓜皮,切丁,焯透;大米洗凈,用清水浸泡30分鐘;香菇洗凈,切丁。將蝦放入五成熱的油鍋中炸熟,取出。向鍋中加入雞湯和適量的水,煮沸。放大米。煮開後轉小火煮10分鐘。加入冬瓜丁和香菇,煮至粥熟。加入蝦,胡椒和鹽。

功效分析:冬瓜利水、利濕、化痰,對肺熱痰多、腎炎水腫、小便不利等痰濕體質常見病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溫馨提示:冬瓜性寒,食用後會加重體內寒氣,所以脾胃虛弱、腎虛、腹瀉、四肢冰冷的人要少吃。

另外可以喝點酒,多喝水,水要熱開水。比如胃虛怕冷的人,喝熱開水會暖胃,感覺更舒服。橘子和柚子比較適合做水果,因為兩者都含有少量的揮發油,所以有芳香化濕的作用。

孕婦濕氣重怎麽辦?1.避免環境中的濕氣。

濕氣重和環境有很大關系,所以準媽媽要盡量避開環境中的濕氣,潮濕天氣盡量不要出門,關好門窗。準媽媽不要穿沒晾過的衣服,被子要經常晾。洗完澡後,他們應該擦幹身體和頭發。如果室內濕度大,可以用空調調節。

2.食療祛濕

有些食物可以幫助我們祛濕,如紅豆、薏米、茯苓等。,日常生活中準媽媽可以用來燒水,可以幫助我們祛濕,有美容的作用。

3.適當增加運動量。

潮濕多發生在不愛運動的人身上。最好是通過運動把體內的濕氣排出去。運動還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準媽媽可以適當增加運動量,到戶外走走。日光浴也有利於胎兒的發育。

4.保證睡眠質量

如果準媽媽濕氣重,要註意保證睡眠質量,增強身體抵抗力,這樣才不容易被濕氣拖垮,減少疾病的發生。

1招兵買馬去除體內濕氣的方法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激活身體器官的運作,加速水分的排泄。

現代人用腦多,體力消耗少,在密閉的空調裏長時間等待,很少出汗,所以身體調節濕度的能力變差。嘗試跑步、散步、遊泳、瑜伽、太極等任何“呼吸壹點,出汗壹點”的運動,有助於激活血液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第二招,飲食清淡適度。

胃腸系統與營養和水分代謝密切相關,最好的辦法就是合理均衡的飲食。

酒、奶、肥肉、厚味等油性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胃脹、炎癥。甜食和油炸品會使機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癥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果蔬會使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進食。比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烹飪時最好加入蔥和姜,以減少蔬菜的寒性。

第三招,避免環境潮濕。

另外,日常生活中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的環境中。尤其是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註意以下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空氣中的水分會下降,地板潮濕,容易侵入體內,引起四肢疼痛。最好睡在離地板有壹定距離的床上。

2.雨天減少外出。

不要穿濕衣服

4.飲水量要適度。

在風、寒、熱、濕、燥、火之邪?六惡?中醫最怕濕。冷熱易處理,冷則溫,熱則寒;有風我們就驅風,有燥我們就滋潤,有暑我們就清。十有八九會用燥濕的方法來傷津液,濕邪是去不掉的。所以中醫除了燥濕,還有利濕、祛濕、滲濕。濕氣最容易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