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天下,我敢說只有四川人最好吃,吃過很多讓世界驚艷的名招和風味。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說過“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在四川人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但四川人還是覺得老祖宗說的不夠完整,只想補充壹句“民以食為天”。在四川,當人們談論吃的時候,男女老少總是先問味道,“妳吃什麽,什麽味道?”。不僅如此,四川人特別愛琢磨,玩的比四川女人好的往往是四川男人。這也是四川大部分男人喜歡去廚房吃整只的原因。“玩味”,用著名烹飪專家胡老師的話說,就是“玩味川菜,就是玩川菜的味道,就是玩辣椒,玩研究,玩體味。”正是四川人好吃又有趣,才玩出了壹個五顏六色、特色鮮明的川味體系。發揮川菜獨特的個性和生命力,以味道和口感著稱;才能發揮出川菜在世界,川菜在世界的繁榮和口碑。在這篇文章裏,我想給大家展示壹下官神們講的“怪味”,那就是四川人無意尋香,偶然要“玩”壹下。
(怪雞)
神的奇怪氣味的起源
“神朔”這個詞是四川話,形容說話的人東拉西扯,誇誇其談。也就是北方人說的“談山”。除了“奇”字之外,對《辭海》的解釋是:奇、奇。如今,現代社會的多元化,網絡語言、流行語、時尚詞語的迅猛發展,不僅拓展了漢語的表達空間,也顛覆了很多詞語的基本含義。如:粉絲、驚世駭俗、剩女、宅男、閃婚、悲劇等。,連語言學家都無法理解。
這樣,這種“怪味”也可以稱為“風味組合”和“八卦味”,類似於烹飪界對“復合香型”的定義。讀者可能會問,這是什麽怪味?有什麽奇怪的?先說怪味的由來。
怪味是川菜中的壹種家常味,也就是說,它既有家常味的風味特征,又來自於過去走街串巷、擺地攤的民間戶或菜販,是他們發揮的壹種家常味。怪味是哪年哪月來的?誰是第壹個上場來的?恐怕誰也說不清楚,也沒有官方野史可查。它並沒有大到可以斷定它從出現到現在才七八十年。
關於怪味的來源,民間有兩種說法。有人說,這種奇怪的味道最早來自街頭攤點的壹只冷雞,大約是在20世紀30年代。四川樂山王陵關街有個賣涼雞的,姓周。起初,他的涼拌雞叫“爨(川味)雞”,但由於第壹個字很難辨認,人們就根據它的發音把它改成了“川味雞”。因為他拌的雞味道很特別,不紅油不辣,又酸又辣。味道怪怪的,說不出是什麽味道。反正就是麻辣辣鹹酸甜。有的人還被稱為“怪雞”。這個名字越來越出名,成為樂山第壹知名美食。
後來,周的壹個徒弟跑到成都,在青石橋中街開了壹家“嘉定怪雞店”,很快就出名了。當時成都最有名的飯店榮樂園的二老板蘭光榮發現,這種雞的拌法確實很獨特,而且有壹種奇怪的味道,於是蘭經常去吃。那時候壹般的炒菜館、便當店、涼菜攤都是在街上公開經營的。蘭可以很容易地理解這種奇怪雞肉的調味和攪拌方法。他哥哥是有名的專家,他壹下子什麽都知道。於是蘭把那只怪雞帶回榮園,稍加改良,加了香油和豆豉,然後在榮園推出。從此,榮源怪雞壹鳴驚人,成為壹道名菜。
(宜賓怪雞)
四川宜賓也有壹種“怪雞”至今仍很有名,但產地是樂山。民國十九年(1930),樂山的李、陳夫婦來到宜賓,在壹條小街上擺攤,生意十分火爆。此後不久,他在小北街(現新生路)開店,名氣越來越大,成為與宜賓燃面齊名的地方名吃。宜賓的怪雞和樂山的沒什麽區別。辣、香、酸、鮮、甜、醇,口感豐富,風味獨特。它很受當地市民的歡迎,甚至許多外國商人和遊客都很欣賞它。
然而,省會成都的壹只“怪雞”卻更加神秘。據說在20世紀20年代,成都南門橋陳江樓的飯館裏,有壹個外號叫傅瞎子的涼菜師傅,視力很差。有壹次,他在用紅油拌雞塊的時候,因為生意太忙,看不見了。他把白糖誤認為鹽,把醋誤認為醬油。他嘗了嘗,又辣又甜又酸,味道都不對。他知道他已經渡過了難關。這時,他又在大廳門口催促了。盲人付曼做了緊急努力。他加了壹些其他的調料,改變甜酸,拌勻,再嘗壹遍。味道很奇怪,他也說不清是什麽,就鼓足勇氣端上來了。沒想到客人壹吃就覺得這雞很特別很奇怪,就問:“傅瞎子,妳今天拌的雞有點名氣。味道很奇怪,和妳以前吃的不壹樣。叫什麽來著?”傅瞎子也答:“妳真是個老吃貨,這叫怪雞。”。大家壹聽,拍手叫好:“怪味雞,怪名雞。”這以後,陳江樓傅瞎子的“怪雞”就出名了,成了蓉城。
這就是關於怪雞的坊間傳說。後壹種說法聽起來有些牽強。前者是有壹定依據的。自古以來,風水寶地樂山就被譽為“三絕”,即“賈府、雅玉、漢陽雞”。它的漢陽雞特別嫩,特別好吃,所以樂山因為這個漢陽雞出了幾道名菜。除了怪雞,還有棒雞、施舍雞、白斬雞、椒麻雞、百味雞,都是樂山和川菜的名菜。
(樂山怪雞)
先看怪味特色
對於四川人來說,奇怪的菜不僅僅是餐桌上的美食,更是休閑時的美食,配上酒和壹本連載。四川人向來喜歡味道,他們拒絕任何風味和味道。怪味的風味特征就是壹個例子。那股怪味,不管是混著雞味還是兔肉味,本來就是籃子裏或者攤位上賣的零食。四川人說是吃起來香,玩起來爽的東西。起初,老百姓稱之為“串味雞”,也指這種“怪味”把各種調料的味道串在壹起。後來因為吃起來又辣又香,又鹹又甜又酸,所以叫“怪味”。
怪味之所以奇怪,是因為它胸懷大,心胸寬廣,可以容納任何材料,添加任何味道;還奇怪的是,鹽、糖、醋、醬油、紅油、辣椒、花椒巧妙地混合在壹起,蔥、姜、蒜、味精、香油巧妙地混合在壹起,產生壹種奇妙而奇特的香味,使其豐富、廣、濃、濃,既融合了所有的香味,又從混合的香味中嘗到了麻辣、酸甜、美味,充分體現了”。
奇怪的氣味有三種:壹種是鹽、糖、醋、醬油、紅辣椒、辣椒面、芝麻醬、香油,甚至是姜、蔥、蒜這些川味的基本調料都快用完了,是奇怪的材料;第二個奇怪的是,不管是怪雞還是怪兔,都是辣、麻、鹹、甜、酸、鮮、香五味俱全,是壹種奇怪的味道;“三怪”的特點是,怪味也怪。只要辣、麻、鹹、甜、酸這五種基本口味固定,加什麽輔料都沒關系。它的基本味道,也就是那種奇怪的味道,總是很突出。於是有的加了香酥花生、芝麻面或者熟芝麻,有的加了香酥豆瓣和豆豉,甚至有的加了臭雞蛋和甜醬。怪味怪,不拘壹格,越來越怪,是屬性怪。
怪味雖怪,怪的是井井有條,見多識廣。用多少,順序怎麽放,各種調料怎麽搭配出壹種怪味也是很有章法的。怪味基本都是涼菜用的。所以就涼菜而言,要用空碗。先放白糖和醋把糖溶解,再放鹽和醬油調和,鹹、甜、酸三味不均衡。然後要加入紅油的辣椒粉和適量的花椒,紅油要更潤澤明亮。然後加入胡椒面和味精,讓麻辣鹹酸甜的基本口味都在壹起,再品嘗口味是否均衡和諧。如果沒有,請適當調整它們。基礎風味調好後,可以加入芝麻醬和香油攪拌均勻。這是壹種混合了雞塊或雞絲的怪味果汁。攪拌時加入洋蔥結或洋蔥絲撒熟芝麻,但不宜加入花生。炒肉丁不加芝麻醬,但是加豆瓣醬和豆豉,直接用紅油,拌的時候加蔥和脆花生。
調制怪味要註意三點:壹是調料要按順序攪拌均勻;第二,辣椒面、辣椒、醋壹定要質量好,口感好;第三,紅油壹定要辣,要亮。如果三味質量不好,整個風味特征都會受到很大影響。然後芝麻醬要先用芝麻油或調和油溶解增稠,然後在汁中攪拌均勻。把握住這幾點,怪味的風味特征就放心了。
(奇兔)
大話,怪味,魅力
怪味是川菜特有的風味,辣,有五味。但它的適應性不如魚的氣味。到目前為止,怪味多局限於涼菜,其風味特色也僅集中在“怪雞”和“怪兔丁”這兩大經典菜系。其他的像扇貝、脆皮魚、胡蘿蔔、幹花,還有少數閑散的零食,花生、豆類(豌豆)、桃仁、腰果。熱菜幾乎不可能有怪味。前幾年名廚肖建明做了壹道熱菜叫“怪味蝦”,很有特色,味道也不錯。近年來,壹些廚師也進行了許多嘗試,開發了鯽魚、魚糕、羊肉、蹄花、魚片、蹄筋、肉卷等熱菜。還有咖喱粉、孜然粉、海鮮醬、蠔油等。增加了奇怪的味道,這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壹些新的或異國情調的成分。但是做傳統的味道就做不到這壹點。還是尊重傳統好。
怪味,因其突出的地方個性和口味特點,壹直沒有九州的麻婆豆腐、宮保雞丁、魚香那麽受歡迎。但在全國幾乎山河皆紅,九州辣味相同的大好形勢下,山不轉水轉,說不定壹下子就火了,風靡中國,風靡其他國家。在川菜的24種傳統復合風味中,家常、魚香、麻辣、酸辣、麻辣、怪味等具有川味的經典風味最具推廣發展潛力,蓄勢待發。原因很簡單,就因為這是壹種特征鮮明、風味獨特的“怪味”。
有句話說:說奇怪是吃奇怪,嘗奇怪是味道;
七味八味交融在壹起,詭異的風和氣味讓人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