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氣性好的陶罐最適合蘆薈栽培。新鍋買回來後,要泡在水裏。否則澆水後很難滲透到盆內,半幹半濕的盆壁容易傷到新根。
最好的土壤應該是排水良好的肥沃疏松的壤土。盆栽土可以用腐殖質、園壤土、河沙按2: 2: 1的比例配制,也可以用泥炭土、園土、沙子、珍珠巖混合,排水性好。蘆薈喜歡在中性環境中生長,壹般要求ph6.8-7.0,能使蘆薈根系發達,吸收力強。另外,盆栽土壤要求比較幹凈衛生,可以用農藥對土壤進行消毒。
2.合適的照明
蘆薈喜光,所以需要充足的光照,尤其是春、秋、冬三季。每天至少需要4個小時的光照,才能使蘆薈葉片長得又壯又密,促進側芽的生長。光照少了,葉子會變黃,不夠綠,容易白長,觀賞價值降低,影響美觀。但是,夏天熱的時候,光線很強。這個時候要註意遮光,不能暴曬。否則葉子會被曬傷,變白,不美觀,長時間暴露在強光下,甚至蘆薈的葉子也會幹枯,幹枯,不可恢復。所以夏天蘆薈壹定要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可以在葉子周圍噴壹些水,達到降溫加濕的目的,這樣顏色就會飽滿翠綠,越養越好看。
3.舒適溫度
蘆薈怕冷,因為它原本生長在終年無霜的沙漠環境中。蘆薈的適宜生長溫度為20-30度,夜間最適溫度為14-17度。冬天,天氣寒冷。當溫度低於10度時,蘆薈的生長基本停止。如果低於0度,蘆薈的葉肉就會枯萎死亡。
4、合理澆水
蘆薈具有很強的抗旱性。它可以在沒有土壤的情況下存活幾個月,但它不耐澇。如果有積水,容易導致葉片萎縮、根腐甚至死亡。所以澆水時要遵循“幹而不濕”的原則。春天壹般5-7天澆壹次水。如果下雨,澆水間隔可以適當延長。夏天氣溫好,蒸發量大,可以多澆水,2-3天澆壹次,最好晚上澆,不要早上澆,容易燙傷。夏天可以經常給蘆薈噴水降溫。秋季每5-7天澆壹次水,幹了再澆,澆透,避免盆內積水。冬天不要那麽頻繁,15-20天澆壹次,選在氣溫高的中午做。
5.合理施肥
在旺盛生長季節,長勢不好的蘆薈可施1-2倍氮肥,長勢好的蘆薈只施復合肥。如果想讓蘆薈的側枝更加旺盛,生長迅速,可以在適宜的溫度環境下,使用1-2倍的最佳氮肥,刺激新芽生長。追肥的時候適當換壹下肥料也是可以的,換成農家肥也是可以的,而且這些天然的東西還可以補充微量元素,比如淘米水,香蕉皮,富含氮元素。
6、合理修剪
合理的修剪不僅能保持植物的健康,還能促進其更好的生長。
如果發現蘆薈的根腐爛了,就要把根腐爛的部分全部剪掉,不能留腐生根,這是長出新根的前提。當根系被切斷後,可以在土壤變幹時種植,否則對傷口恢復不利。然後妳需要剪掉枯萎和生病的葉子。在給蘆薈換盆的時候,當事人也可以適當修剪,剪掉壹些過長的根部。如果2-3年沒換盆,根部會長滿盆,需要修剪才能放回盆裏。當蘆薈開花,花朵枯萎時,可以將莖剪掉,避免營養消耗過多,影響下壹次開花。
7、病蟲害防治
蘆薈只要通風,防止積水,控制好土壤溫度,觀察,壹般不會輕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