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很多科學家也對藤壺的形狀感到困惑,以為藤壺和牡蠣壹樣也屬於貝類,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藤壺的近親是蝦蟹,都屬於甲殼類。藤壺在長成成體前壹般要經歷以下三個生長階段:無節幼體、腺幼體和成體。對於藤壺來說,它們已經能夠在無節幼體階段自由活動。
所以對於這個時候的藤壺來說,他們會慢慢開始尋找壹個可以安度余生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壹是水流慢,二是表面粗糙,三是光線暗!
首先,它們會用觸須滑動來選擇壹個合適的地方。因為當藤壺找到自己滿意的地方時,基本都會先用觸角觸碰表面,然後進行適當的探索和調整。
然後藤壺會從觸角分泌膠體(具有很強的粘附力),粘附在它需要附著的物體表面,從而慢慢發育成成體藤壺,最後生成鈣質外殼,永久附著在這個物體上。所以這就是為什麽妳在網上看到鯨魚的圖片和視頻,妳會發現鯨魚身上很少有幹凈的地方,因為它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灰色的斑塊,而這些所謂的斑塊就是藤壺。
眾所周知,藤壺屬於雌雄同體的海洋群居生物。但即使是雌雄同體也是異花受精,很少有自花受精的情況,因為藤壺附在物體上後就再也不能移動了!
所以如果藤壺想要和另壹半交配,那麽只有生殖器很長的雄性藤壺才能完成這個過程。所以,只要在這個範圍內,雄性藤壺只需要將生殖器伸入附著在附近的雌性藤壺中就能受精成功。
交配後,雌性藤壺會繁殖1到2個月,然後產生成熟的藤壺幼體,讓它們隨波逐流,這樣幼體的藤壺就開始了它們在海洋中新的生長周期。但藤壺從卵發育成成蟲需要經歷以下三個階段:無節幼體、腺幼體和成蟲。另外,藤壺繁殖的高發期是每年的4月至10,但排卵量與雌性藤壺的個體大小和水溫有關。
為什麽藤壺能讓鯨魚和烏龜痛苦不堪?其實對於藤壺來說,之所以喜歡附著在鯨魚和海龜身上,是因為鯨魚的表面粗糙不平,遊動速度不是很快,適合藤壺附著生長。
當然,除了鯨魚,藤壺也會附著在海龜身上,因為海龜遊泳速度慢,外殼凹凸不平,這也導致吸引了大量的藤壺附著在上面。藤壺之所以讓鯨魚和海龜苦不堪言,是因為藤壺的附著力非常強,不僅會嚴重影響它們的遊泳速度,時間壹長還會影響它們的身體發育。
從而增加了鯨、龜等海洋生物的生活負擔。比如有的會導致這些海洋生物無法正常生活,有的會因為受不了藤壺的過度附著而死亡,等等!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電視裏很多鯨魚經常通過拍打海水、撞擊船只的方式擊落附著在自己身上的藤壺,從而減輕自己的痛苦。
當然,具有超強附著力的藤壺不僅會附著在海洋生物的身體上,還會附著在長期在海洋中航行的船只上。如果同樣的時間長了,這些船也會遭遇藤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