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執導的《臥虎藏龍》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獲得10項提名和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4項大獎,被《時代》雜誌評為全球十大經典電影之壹。導演李安平也憑借這部電影成為第壹位獲得奧斯卡獎的中國導演。
這部電影取得如此好的成績有很多原因。讓我們從人物關系的設定中尋找李安導演的獨到之處。
李慕白vs余秀蓮:高個子的困境
李慕白和於秀蓮是東方俠文化的典型人物。他們按照社會規範行事,名副其實。貝勒大人有句話:“當今天下,只有慕白配用這把綠鬼劍。”由此可見李慕白在江湖中的崇高地位。影片通過壹個路人解釋了余秀蓮的背景:“雄源鏢局的招牌自從打了余師傅之後就再也沒有被砸過。妳打賭這些時候,妳的父親應該在天堂的精神放心。”
雖然都是別人眼中的高大上,但還是無法擺脫生活中的困境,以悲劇收場。
首先是他們無法面對自己的感情。李慕白將碧綠鬼劍交給玉秀蓮,讓她帶給貝勒大人,以示退出江湖。余秀蓮想和他壹起去北京,委婉地說:“還記得我們以前壹起去北京嗎?”。李慕白拒絕了,說:“我這次下山,想先去拜祭壹下我的老師,我已經多年沒有報老師的仇了,我有退出江湖的想法。我應該請求他的原諒。”他們在北京相遇,余秀蓮小心翼翼地說:“妳來,我等妳。”面對這種模棱兩可的承諾,李慕白的回答很蒼白:“也許吧。”於秀蓮也沒有面對真正的感情。當玉嬌龍闡述她追求自由的愛情觀時,玉秀蓮向孟講述了他們的故事,並說:“我們都堅持要兌現與斯的書面約定。我渴望妳說的自由,但我從未品嘗過...雖然我不是官宦之家,但壹個女人所要遵守的道德倫理,應該不會比妳少。”貝勒大人用壹句話表達了他們的情感狀態:“妳們太小心翼翼,不肯向對方承認這份感情,白白浪費了很多年。”他們都背負著沈重的枷鎖,這些枷鎖來自倫理、道德、倫理。所以,活在別人的看法中,永遠無法逃脫外界和靈魂的雙重枷鎖去面對自己的感情和人生。
其次,他們不能追求“和平”。李玉和李玉在是否收玉嬌龍為徒的問題上意見不壹。余秀蓮道:“我也想過平靜的生活,真的不知道怎麽幫妳。”她追求的只是現實生活中的壹種平靜,而李慕白追求的是得道之後的壹種平靜。他說:“在這次靜修期間,我壹度進入了深深的沈默。我周圍只有光,時間和空間都不存在。”但他認為自己沒有開悟,“因為我沒有開悟的喜悅,相反,我被壹種無聲的悲哀包圍著。”這種悲傷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我已經做了決定,不能繼續了。"
值得慶幸的是,他們終於放棄了各自對“和平”的定義,真正到達了彼此的內心。李慕白臨終時,玉秀蓮說:“用這口氣,壹直是武當的心願。把這口氣提上去,達到妳這輩子追求的位置。別放著,浪費在我身上。”李慕白深情地說:“我虛度了壹生,我要用這種語氣告訴妳,我壹直深愛著妳。”然後兩人擁抱親吻。李慕白終於在生命的盡頭面對了自己的感情,也放下了壓在他心頭大半輩子的沈重枷鎖。余秀蓮拋開個人感情,理解李慕白的追求。如果他們能早點打破隔閡,彼此溫暖,或許就能突破人生的困境。
玉嬌龍vs於秀蓮:女人的“陰陽”
玉嬌龍外表陰柔,給人壹種柔柔弱弱的感覺,內心卻陽剛,追求純技能,情感上占優勢。
八歲時,她偷偷跟著藍眼狐貍練武,拼盡全力領悟武藝技巧,有了倚仗天賦,狂妄自大的資本。她自稱:“我是帥界劍仙,清明劍勝龍泉。讓李漁的江南鶴低頭求我可憐。大漠來龍,神來無影去無蹤。現在我踏上峨眉之巔,明日拔武當之峰。”
當羅笑虎壹個人千裏騎行,歷盡艱辛在貝勒府找到她時,她的第壹反應是驚訝,然後兩人激情擁吻,但當她冷靜下來後,馬上拉下臉說:“回去,永遠不要回來。”我想在我要離開新疆和羅笑虎的時候,我在床上的時候,她把梳子送給了羅笑虎作為信物,約定在我們再次相聚的時候還給她,並說:“妳不還給我,我就追到妳。”這樣壹個在沙漠中的熾熱誓言在首都變成了虛無。
余秀蓮是壹個行走江湖的女人。她對外做的是壹個男人的事業,站拳賽臂,給人壹種英雄主義的感覺。她武功高強,人事嫻熟,但內心卻十分陰柔。她渴望穩定的生活和現實的和平。只要願意拾起她的感情,放下她的劍,和她壹起飛,她就會立刻拋棄壹切,和李壹起飛走。
壹個是陰戶滿陽的玉嬌龍,壹個是陰陽雙氣的玉秀蓮。導演利用兩者的交流和對比來推動劇情的發展。李安導演曾說“我很有興趣討論兩個女主角陰陽混合的灰色地帶”。這種對應自然成為影片骨架的壹部分:陽剛之氣優於陰柔,愛恨情仇,肉搏戰。
李慕白vs玉嬌龍:人性的挑戰與掙紮
碧眼狐貍想和範翔壹起放倒玉嬌龍。相反,她給了玉嬌龍壹個和李慕白沾邊的機會,並偷偷指出他們之間復雜的感情。想象壹下,李慕白不想觸摸於秀蓮手上的老繭。結果,當玉嬌龍說“妳要劍還是要我”並向他撲倒時,李慕白突然抱住了他。
李慕白的形象表現了中年人胸悶的矛盾狀態。他想交出清明劍,放下仇恨,退出江湖,但玉嬌龍的出現打破了這個想法;他知道自己和玉嬌龍不是壹個人,但他還是不顧玉秀蓮的勸阻,執意收她為徒。看到這個女生,他知道會有不為人知的事情發生,但還是會被吸引。在他心目中,玉嬌龍到底是什麽?是挑戰導致了他內心的“龍虎”嗎?其實英雄也是人,也會有人性的掙紮和內心的沖突。李安說:“人就是有壹種自我毀滅的傾向,這是壹種和浪漫非常相似的力量,就是感性和不可抗拒。”這股“不可阻擋”的力量將李慕白引向了最後的悲劇。
美學家朱光潛說,“美感是壹種平靜的回味”。我們可以從《臥虎藏龍》的人物設定中感受到李安的別出心裁。正是這種對人性的冷靜思考,讓電影給了我們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