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壹只傻傻的蝸牛,承載著小小的渴望與夢想,壹點壹點地向前爬行,等待陽光暖暖地照著我的臉……歲月的年輪無休止地轉動著,時間就這樣不經意間流失在青春歲月的豆蔻年華。
秋風卻捎帶著草莓的香氣,從草長鶯飛的豆蔻年華蜂湧而至,如急流似瀑布壹瀉千裏,勢不可擋,沖垮我心裏羞澀疲憊的界線,喚醒了曾經深深烙印在心裏的絢爛美麗與放蕩不羈。
青春的豆蔻年華裏,生活對於我來說光鮮而美麗。然而時間總是流逝的,像流水奔湧到西不復還,我們總會慢慢地長大,慢慢地懂事,而那個美麗而輕狂的年華,就像壹幅童心圖,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大腦皮層,成為壹段美好的回憶。我不會因沈醉於過去的美麗而不能自拔,我不會因美好年華的消逝而悲痛不已。因為我知道,毛毛蟲在破繭成蝶之前都必須經歷痛苦的掙紮,雛鷹想翺翔藍天就必須學會努力地拍打稚嫩的翅膀……
2.有哪些描寫女子豆蔻年華的絕美詩句豆蔻之年,這源自唐代杜牧的《贈別》詩中有“婢婢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他用早春二月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來比擬體態輕盈、大意說柔弱美麗的十三歲多的少女,像是二月初起剛發芽的豆蔻梢頭的嫩芽呢。豆蔻原來比喻嫩芽,關鍵是說十三四歲的少女。再加上“年華”二字,更清楚點明了這個令人喜愛、亭亭玉立、含苞欲放的美麗的年齡時段。
這壹千古妙喻壹直流傳至今。後世使用“豆蔻年華”壹語形容少女,雖然不拘泥於杜牧所說的“十三余”這個具體年歲,但也有個大致的限度。
3.用豆蔻年華造句豆蔻年華造句
1、這些孩子正值豆蔻年華,充滿朝氣。
2、孤單的人總說無所謂,總在豆蔻年華被孤獨禁錮。
3、冬天沒有損害他的容顏,也沒有影響他的豆蔻年華。
4、她還只是壹個豆蔻年華的少女。
5、妳知道自己已不是豆蔻年華的女學生,適當的修飾不可或缺。
6、正當豆蔻年華的少女時代,在壹個騷亂不安的夜裏,她和父母避難途中失散了。
7、渾濁的咖啡色,老房子的沈重,壹個豆蔻年華的少女,變成了壹個長舌婦。
8、朋友,當妳迎來豆蔻年華的生日時,願妳像壹棵青青的翠竹,節節向上,而又處處虛心。
4.用成語豆蔻年華怎麽造句豆蔻年華
dòu kòu nián huá
[釋義] 豆蔻:壹種花色淡黃、果實含香可入藥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歲的妙齡年代。
[語出] 唐·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正音] 蔻的下部不能寫作“冠”。
[近義] 黃金時代 錦瑟年華 花樣年華 黃花少年
[反義] 風燭殘年 桑榆暮景 人老珠黃 徐娘半老
[用法] 含褒義。壹般作主語、賓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方方正值~;十分漂亮。
[英譯] a blooming girl
5.豆蔻年華的詩詞有哪些杜牧的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作品譯文姿態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壹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裏長街的青春佳麗,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五代詞人李珣《南鄉子·歸路近》“歸路近,扣舷歌,采真珠處水風多。
曲岸小橋山月過,煙深鎖,豆蔻花垂千萬朵。”詞中用豆蔻表達了對家鄉風土人情的熱愛。
李珣乃南方人士,而且是草藥學家,理應該對豆蔻比較熟知,他所言的豆蔻,花朵下垂,也很有可能是艷山姜。因此豆蔻年華中的豆蔻在不少後世詩人的眼裏便是艷山姜。
6.“豆蔻年華”出自哪首詩“豆蔻年華”,出自唐人杜牧《贈別》詩。杜牧年輕時曾隨
丞相牛僧孺在揚州供職,後來離開揚州趙長安,臨行時寫了兩首
七絕給壹位女子,其中壹首有“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稍頭二月
初”之句。豆蔻,草木植物,春末開花,色淡紅,極鮮艷。二月
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詩人借用“豆蔻稍頭二月初”來比喻
“娉娉裊裊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體態柔美,自後人們便
常以“豆蔻年華”壹詞特指十三四歲尚未成年的少女。
7.豆蔻年華相關的詞語豆蔻年華相關的詞語
不滿周歲----繈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8.豆蔻年華形容什麽的形容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的少女。豆蔻年華是指少女十三歲。
1、十五歲(女)是及笄之年。“笄”,是結發而用笄穿過頭發,表示女子已到出嫁的年歲。
2、十六歲(女)是破瓜年華。這是舊時文人將“瓜”字拆為二八字以紀年(瓜在隸書及南北朝魏碑體中可拆成兩個八字)。
3、二十歲(女)是桃李年華。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形容女子年輕,正值美好的年華。
4、二十四歲(女)是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二十四歲。也泛指女子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
5、三十歲(女)是半老徐娘。意思是指已到中年尚有風韻的婦女。出自於《南史·後妃傳下》。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壹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擴展資料
成年人的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是華夏民族嘉禮的壹種,是古代中國漢族男性的成年禮。冠禮表示男青年至壹定年齡,性已經成熟,可以婚嫁
待年: 又稱“待字”或“待字閨中”。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發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歲。
怨女:怨女是指結婚年齡到了而未有婚配的女子 ,是對女子未婚群體的壹種稱呼。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基本意思為內無怨女,外無曠夫,表示沒有未結婚的男女。
百度百科-年齡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