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魔芋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四川峨眉山金頂。現已成為傳統大宗產品,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
雪魔芋的生產過程,無論是原始的作坊生產,還是現代化的標準化、機械化工廠化生產,基本的工藝流程都是壹樣的。目前,較好的生產工藝是:
原料篩選→磨粉→配方→制胚→冷凍→解凍脫模→脫水場成型→幹燥→篩選包裝。
1,原材料
(1)魔芋可以做精粉,也可以做芋角(切片)。峨眉山的雪魔芋主要是芋頭角(片)做的。芋頭角應當年采收,色澤白或微黃,幹身,水分低於15%,無黴變和焦斑,表面脫皮率達到85%。同時,原料的物理成分指標應符合食品衛生要求。
(2)大米應為無黴變、無蟲蛀、無變質的新鮮產品。水分含量應低於15%。原料成分符合國家食品指標要求。
2、粉碎
將魔芋粉碎至60-80目。大米粉碎後,控制數與魔芋相同。
3.公式
壹般來說,魔芋、大米和添加元素的比例範圍大致是,
38%-48%,50%-60%,0.1%-2%。
4、胚胎制作
坯料通過將配方煮沸、熟化和成型以形成魔芋蛋糕而制成。
(1)水煮是大批量的標準化生產。壹般采用蒸汽夾套鍋,加熱介質采用漢爾爾爾蒸汽。制作時,當水溫升至50℃~70℃時,將配方倒入鍋中攪拌,使其逐漸成熟,與水融為壹體。魔芋葡甘聚糖和大米澱粉充分煮脹後,及時加入食用堿,加速鍋內物料的煮脹、熔化和凝固。在物料凝固瞬間前後,液態濃縮物料應在5~10秒內迅速倒入固體箱內。煮的時候要掌握好配方與水的比例,壹般是1: 18 ~ 22,配方與堿的比例壹般是1: 0.02 but ~0.05,出料時溫度50~70℃。
(2)老化還是用蒸汽介質比較好。制作時,將固定盒中的魔芋餅切成標準形狀,然後輸送到陳化罐中,在80℃以上的水溫下熬制10~12分鐘,使產品韌性和強度增加,堿含量均勻適中。
(3)固化:將形狀規則的老化產品放入固定容器中,在壹定溫度下形成固定形狀。
凍結
冷凍是制作雪魔芋的關鍵工序。當進行大規模和工業化生產雪魔芋時,冷凍分為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利用冷風、冷水和自然冷卻,使固化後的產品溫度逐漸降低到常溫以下。
第二階段:冷卻後的產品及時快速轉移到具備冷凍條件的倉庫,在5℃左右的溫度下預凍15 ~30小時。
第三階段:將預凍好的產品迅速轉移到機械冷凍器中,在-10℃~18℃的溫度下冷凍48~72小時。
6.解凍和脫模
冷凍產品在室溫下或在水中自然解凍,以便產品與容器分離。需要註意的是,脫模溫度不能高於示例,脫模要自然,不能強迫。
脫水
離心機壹般用於脫水,使脫模後的產品含水量低於28%。脫水後產品外觀變化較大,幹燥前需要整形。
擦幹
可采用烘箱、紅外線、強機械熱等方法進行幹燥,使脫水後的產品含水量低於15%。然後,分等級篩選包裝。幹燥後的產品外觀應基本平整,大小重量相等,孔徑大小均衡,水分含量不得超過陰涼處。其質量評價標準包!。
包括感官(如形狀、顏色、孔徑大小及均勻性、表面特征、口感軟、化渣、脆度、韌性、口感純正等。)、理化指標(如蛋白質、澱粉、防脂肪、水、堿和葡甘聚糖的比例等。)和衛生指標(如鉛、銅和植酸鈣含量等。).
農民少量生產時,壹般將堿煮過的魔芋豆腐切開去澀,埋在雪中,或放入冰箱,在10℃~-18℃冷凍48~72小時,使豆腐中的水分變成冰。凍豆腐,加熱時溶解,變成海綿狀的雪魔芋,然後切成小塊晾幹或曬幹。食用時用熱水泡脹,擠出水分,放入煮熟的雞鴨肉等食物中,略煮。也可以炒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