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雞腿菇無土栽培技術

雞腿菇無土栽培技術

雞腿菇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生理特性,菌絲抗逆性強。可采用塑料大棚直播栽培,用黑色塑料薄膜覆蓋遮光更便於控制光照,有利於優質高產。

壹、栽培要點

1.培養溫度。根據生長溫度範圍,雞腿菇主要栽培在秋季,5-8月出種,9月下旬至165438+10月出菇,次年3-6月仍出菇。

春種壹般6月65438+10月出籽,4-6月出菇。

2.培養基配方。以100平方米計算,幹料用量為:稭稈17500公斤,尿素25公斤,硫酸銨25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石膏75公斤,菜餅125公斤,石灰50公斤,碳氮比33: 1。

3.建壹個發酵堆。選擇排水方便、靠近水源、避風防曬的水泥地面建樁。堆肥8月初就堆好了,5-4-3天就可以發酵翻堆了。做法:先鋪壹層20厘米厚,1.5-2米寬的預濕稭稈,按照稭稈、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菜餅的順序壹層壹層堆起來,翻三遍。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翻面時分兩次加入石膏和石灰,最後壹次翻面時將含水量調整到60%左右。

4.建壹個直播。挖深約0.2m,寬1-1.5m的菌床,灌溉滲透後,每平方米床面撒生石灰粉150g。飼餵前,在畦底鋪壹層菌,種子數約占總種子數的20%,鋪壹層厚度約10 cm的培養料並稍壓實,在料面均勻鋪壹層菌,約占總種子數的30%,再鋪壹層厚度約10 cm的培養料並稍壓實,使料面總厚度為20 cm。播種後將料面整平壓實,覆土厚度2 cm左右,噴水至土壤浸濕。之後蓋上壹層報紙和壹層薄膜,在材料表面下10 cm處插入溫度計,檢查材料溫度。

壹般播種量為幹物質的15%-25%,因此播種應在早晚進行。

5.發菌管理。從播種後第四天開始,每天揭壹次塑料薄膜,使其通風。註意10-12 cm的物料溫度不要超過35℃,最好保持在30%以下。材料溫度過高時,除了增加通風外,可以打開報紙,向材料表面噴水降溫,但空氣濕度要保持在75%左右。

6.覆土調水。壹般情況下,播種後15-20天,地膜表面覆蓋雞腿菇菌絲時,地膜厚度約3 cm,覆蓋物為稻田土或菜園土,PH值約為7,土壤粒徑為1-2 cm。將水噴灑到地膜、報紙、弧形薄膜等的最大持水量。再次被覆蓋以使其繼續發展細菌。當覆蓋土上長出壹層菌絲時,揭去報紙,並在溫室內增加通風、空氣相對濕度和光照,促進菌絲良好生長。

二、蘑菇管理

1.通風。通風良好是雞腿菇子實體生長階段的重要特征之壹。氣溫低的時候,需要每天9-15開通風。如果溫差較大(如10),可在夜間打開通風口或打開棚膜通風。

2.溫度和濕度。棚內空氣相對濕度約為80%-90%,最適溫度約為20℃。增加濕度的方法有給地面澆水、往墻上噴水、往空中噴等。不允許直接向菇床澆水或向子實體噴水。

3.光。雞腿菇子實體生長所需的光照在六陰四陽條件下生長良好。隨著光照的增加,子實體衰老速度相對較快,顏色變化較大。

第三,收獲後管理

1.采摘期。子實體長到七分熟的時候,手上半部分不軟,沒有縫隙,沒有起鱗現象。蘑菇帽部分光滑潔白或褐色斑點少,需及時采收。

2.挑選方法。雞腿菇采收時,應將其連根拔起,不能將菇腳切掉留在土中或基料上。采收時,握住菇柄,旋轉向上拉,然後清理菇腳的汙垢和雜質,這就是初級商品菇。

3.收獲後管理。收獲後及時整理畦面,填平土壤和窪地,根據幹濕情況,每平方米畦面灌溉2-5公斤左右的肥液。肥料溶液配方為:每100 kg清水中加入尿素、磷酸二氫鉀1 kg、紅糖0.5 kg,充分攪拌溶解後使用。

雞腿菇每次投料栽培可收獲3-4個鮮菇,其壹般生物學效率為10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