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1壹、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了解紅薯的相關特性;
2.通過討論和看圖了解紅薯的不同用途;
3.願意參與探索和觀察活動,並在操作中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二、活動準備:
1,每人壹個土豆,削土豆的工具很多。
2.網上收集大量紅薯產品圖片。
三、活動過程:
(a)給兒童壹個紅薯,觀察操作。
1.今天老師給每個孩子準備了壹個紅薯。妳得到了什麽?(引導幼兒觀察紅薯的外觀、顏色、硬度、形狀)
2.妳知道這些紅薯長什麽樣嗎?
然後我們把紅薯剝開,看看裏面是什麽樣子的。(小朋友選擇削皮工具,圍著桌子幫忙削紅薯皮。老師註意提醒孩子註意安全,保護手。)
(2)將紅薯去皮,觀察紅薯皮下的特征。
1.紅薯去皮後有什麽發現嗎?有白色的汁液流出,有點黏黏的。
2.紅薯的肉也壹樣嗎?有什麽不同?
3.紅薯是什麽味道?吃在嘴裏是什麽感覺?
* * *總結:紅薯的皮有不同的顏色,有黃色、紅色、紫色。紅薯吃在嘴裏又脆又甜。
(3)探索紅薯的用途。
1.紅薯除了吃還有什麽用?誰知道呢?
2.再來看看紅薯的其他用途。
看紅薯其他用途的圖片,比如:紅薯藤可以做豬的飼料,紅薯可以做成粉條,粉條,紅薯可以做成酒等。
(4)拓展活動:探索紅薯的儲藏方法。
農民伯伯壹下子收了這麽多紅薯,壹次吃不完。如果他把它們放很長時間,它們就會腐爛。他該怎麽辦?
正確理解農民伯伯在地窖裏存放紅薯的方法,在地上挖壹個洞,把紅薯藏在裏面,紅薯到了冬天就不會爛了。
科學活動教案第二部分活動目標:
1.積極探索,大膽實驗,感知風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2.結合生活經驗,大膽誇張現有大風天氣中各種事物的變化。
3.培養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願意大膽探索和實驗。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夠積極探索,找到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讓孩子對探索自然現象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羽毛、樹葉、紙、石頭、棍子、回形針等。每組壹個。
2.粉絲和唱片的單壹副本。
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1.重點:積極探索,大膽實驗,感知風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2.難點:大膽誇大現有大風天氣中各種事物的變化。
活動流程:
壹、談資介紹——風在哪裏?
1.老師:有時候,風躲在哪裏?枝葉不搖。怎麽做才能讓風快點出現?(兒童討論)
2.老師:當風出現時會發生什麽?
二、兒童操作,對風的感知可以使壹些物體移動。
1.展示操作材料並介紹:每組中的羽毛、樹葉、紙、石頭、棍子、回形針等材料。
2.展示並引導孩子們觀察記錄單。提問:請猜猜當向它們吹氣時,它們是否會移動。請用適當的記號記錄在記錄表上。
3.孩子猜測並及時記錄。
4.老師:我們的猜測對嗎?請做實驗驗證妳的猜測,然後觀察這些物體是如何運動的,找到它們的運動路線?
5.兒童實驗操作。引導幼兒將物體擺放整齊,壹次壹個幼兒對不同的物體逐壹吹氣,並記錄吹氣後物體的移動路線。
6.交流。讓孩子們談論哪些物體是被風吹的,哪些不是。為什麽?被吹物體的移動路線是什麽?
7.展示壹個重物,如壹塊石頭,引導孩子制造風,並試圖讓它移動。
第三,風的表現來了。
1.孩子作為壹個群體:每個孩子在群體中宣稱壹個實驗對象,假設他就是這個對象,然後其他孩子對他吹氣。這個物體模仿剛才的動作,進行相應的表演。
2.所有的幼兒表演都是幼兒假設自己是風,老師鼓勵他們像風壹樣行動,比如在高空吹,在地面上吹,制造強風,制造微風,慢慢安靜下來然後開始吹。
第四,延伸活動。
1.試著用其他方法制造風來讓石頭移動。
科學活動教案3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實驗過程,讓孩子知道酚酞溶液遇到堿溶液會變紅,激發孩子探索科學的強烈欲望。
2.分組完成酚酞溶液繪畫,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
重點和難點
感受和發現水的魔力。
要準備的活動
1黑貓警長頭飾和白貓警察頭飾。
2.刷子、杯子、棉簽、稀堿溶液、酚酞溶液和清水。
3.畫幾張畫紙,老師示範壹張(所有的樹林,房子等。都是事先用彩筆塗好的,用刷子蘸酚酞溶液塗上老鼠腳印晾幹)。
活動過程
壹、老師出事了,黑貓警長,激發孩子的興趣。
1.老師展示了壹個黑貓警長的頭飾,問:“小朋友,妳想和黑貓警長玩遊戲嗎?”
2.分配角色,老師扮演黑貓警長,小朋友扮演白貓警察。
3.接到報警電話
問:誰打的電話?(母雞)母雞的蛋寶寶怎麽了?
4.分組搜救蛋寶寶
5、秀魔水(堿液),噴壹噴,秀腳印。
第二,孩子實驗,交流。
1,老師講解酚酞溶液的制作過程。
2.孩子們用酚酞溶液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3.老師在小組面前講述實驗過程。
4.幼兒配制堿性溶液,教師講解要求;
5.兒童噴繪:如何讓我們的酚酞溶液畫“現身”?(兒童用堿性溶液噴漆)
結論:酚酞溶液遇到另壹種水(稀堿溶液)會變紅。
6.老師演示了這個實驗。(兩種溶液直接反應)
第三,結束活動
酚酞溶液與另壹種藥物(稀堿溶液)混合時會變紅。其實我們的生活有很多很多的變化。只要我們這些孩子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奇妙的現象。回去請大家看壹看,看壹看,把發現告訴大家。(又接到報警電話:森林發生新案件,年輕民警帶著我們的辦案工具出發)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4活動目標:
1,了解襪子的外在特征,知道襪子各種各樣。
2、知道襪子對人的作用,掌握穿襪子的方法,自己穿襪子。
3.從各種襪子的美中,產生對美的興趣,提高對美的欣賞。
活動準備:
壹些襪子,壹些塑料筐,還有壹段輕音樂。
活動流程:
首先,觀察襪子的外部特征。
1,組織小朋友參觀襪子。
介紹:看,小朋友,老師今天給妳帶了什麽?請看壹看。襪子是什麽樣的?摸上去是什麽感覺?和好朋友的有什麽區別?
2.組織兒童討論。
討論:妳剛才看到的襪子有哪些?妳感覺如何?襪子有什麽區別?(顏色、尺寸、材質厚度等。)妳見過其他特別的襪子嗎?(五指襪,保健襪等。)
第二,襪子分類。
1,分類襪子。
剛才,我們的孩子在參觀時把襪子弄亂了。我們現在要把襪子分開嗎?所有住在同壹個房子裏的襪子應該有相同的位置。
2.組織兒童討論。
討論:妳憑什麽讓他們住在同壹個家裏?
第三,了解襪子的作用。
導讀:剛才我們參觀了襪子,把它們分開了。妳知道襪子是幹什麽用的嗎?人為什麽要穿襪子?(註意保暖;漂亮:襪子能襯托皮鞋,能很好地協調褲子和皮鞋,使人更漂亮;舒適性:襪子有彈性,柔軟,能更好的貼在腳上,減少腳與鞋的摩擦,不易傷腳;有的起到保健作用。)
第四,穿上襪子,完成活動。
1,穿襪子。
2.聯系下壹個活動:襪子好玩嗎?還想玩嗎?休息壹下,我們繼續玩,好嗎?
活動擴展:
互相討論今天活動時穿的襪子。
科學活動教案第五部分活動設計理念;
孩子們都認為彩虹是神奇的。彩虹只有雨後才能看到,晴天是看不到的。孩子們會好奇的問:“彩虹那麽美,只有雨後才能看到,晴天是看不到的。彩虹為什麽要躲起來?”針對孩子這個大膽的問題,我設計了這個題目,讓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明白為什麽彩虹只能在雨後才能看到。
活動目標:
壹、讓孩子了解彩虹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彩虹的成因。
第二,通過實驗激發孩子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第三,與同行學習交流實驗結果。
活動的技術支持:
水、盆、鏡子、噴霧器、杯子和彩虹的圖片。
活動流程和方法:
壹、通過謎語,引出話題。
謎語:“長橋天空,色彩斑斕,真的很美,晴天找不到,雨後就會出現。”(答案:彩虹)
第二,展示圖片,幫助孩子回憶彩虹的特征。
妳見過彩虹嗎?彩虹會出現在哪裏?
(2)彩虹是什麽形狀?彩虹是什麽顏色的?
第三,實驗:自己做彩虹
(1)孩子們分組討論他們需要什麽來制作彩虹。
(2)讓孩子自己選擇噴霧氣體、鏡子、水、鍋、透明杯子、白紙等。試著做彩虹,老師會在旁邊指導他們。
老師指導:1。老師用噴霧氣體在空中噴灑,孩子背對太陽觀察現象。2.用裝滿水的透明杯子對著太陽也會產生彩虹現象。
3.將小鏡子的壹半斜插入水中,在鏡子的反面放壹張白紙,讓陽光反射在白紙上,白紙上就能出現彩虹。
第四,交流討論:
(1)問:妳的彩虹出現了嗎?
(2)問:妳用什麽工具制作彩虹?總結:彩虹是由有價值的顏色形成的弧形絲帶,就像天空中的壹座橋。彩虹有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噴霧、白紙、杯子裏的顏色都是太陽的顏色。太陽折射水滴、鏡子、杯子後出現的七種顏色,是它們混合在壹起時的太陽光。夏天雷雨或陣雨過後,天空中會有小水滴。當陽光照射在這些小水滴上時,天空中就會出現美麗的七色彩虹。天空晴朗,不下雨就沒有彩虹。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的擴展:
1.請想壹想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做出彩虹。
2.請家長和孩子壹起尋找關於彩虹的信息。
活動的創新:
壹、用嘗試的方法給孩子提供嘗試的機會,讓孩子學會借用工具,避免操作過程中的局限性。
二、給孩子交流的機會,讓孩子從交流、觀察、操作、小實驗中發現問題,大膽提問。
活動結果預測:
孩子可以在玩耍中學習,自由討論和發表意見,自由選擇工具制作彩虹,符合孩子愛動手、愛動腦、愛探索的特點,效果不錯。